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文化艺术之乡公布 五朵金花落户宣城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01 16:58

日前,省文旅厅对安徽省2021-2023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行公示,我市获评5个,分别是宁国市港口镇人民政府(千年龙窑)、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人民政府(畲族民俗)、绩溪县伏岭镇人民政府(徽剧)、宣州区人民政府(皖南花鼓戏)、广德市四合乡人民政府(火狮灯)。此次我市获评5个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是自2007年评选文化艺术之乡以来获评最多的一次。文化艺术之乡的获评,对我市保护和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等,有着重要意义。

响品牌,增活力。皖南花鼓戏150年前随湖北移民传入皖南,与皖南民间歌舞相互融合影响,形成了艺术风格鲜明、乡土色彩浓郁的特色。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的普及,皖南花鼓戏曾经一度趋于沉寂。为重振皖南花鼓戏之乡这一品牌,保护传承好这一艺术形式,宣州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划、鼓励、扶持政策,社区、学校、乡村里沉寂多年的花鼓戏舞台重新热闹起来,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看戏盛况,时常可见。近年来,宣州区创作了一系列在全省获奖、有影响的优秀时代剧目,大型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项目”、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2020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小戏《花堂春晖》、《卖马桶》先后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多部作品先后入选宣城市戏曲孵化计划。

扩影响、助传承。绩溪县伏岭镇是徽剧发源地,徽剧传承有近200年的历史。伏岭村300多户人家,家家能唱徽剧,年长者80多岁、最小的只有4岁。在田间地头,村民劳作时,他们有时口中念念有词,一句道白,京徽剧味特浓。徽剧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贵妃醉酒》《井台会》《乌盆计》《万花献瑞》《八阵图》《二进宫》《龙虎斗》《水淹七军》等徽剧传统剧目让伏岭古村享誉四方,“四大徽班”进京的剧坛佳话至今传唱大江南北。200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徽剧)之乡”。创办伏岭“徽剧研习社”,伏岭镇中心小学开设了徽剧班,坚持“徽剧童子班”办学,并聘请徽剧艺人进行授艺,致力培养一批徽剧新苗,传承创新伏岭传统地方戏剧,有利于伏岭徽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传播。

造产业,助振兴。宁国市港口镇境内已经探明的古龙窑遗址有10余条,现存的正在使用的活态龙窑有8条,最长的龙窑长达150余米,被誉为“千年龙窑 世界唯一”。2014年5月,“宁国龙窑制陶技艺”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法予以保护。活态龙窑传承基地与千年龙窑博物馆设有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开四海龙窑工作室、宁国市紫砂艺术研究院实训基地、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国际陶瓷艺术家创作港口基地、宁国市千年龙窑博物馆等,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特别是苏浙沪自驾游游客前来观光学习体验,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三月三”歌会系列活动,通过山歌、舞蹈、婚嫁习俗、畲族运动会、畲族篝火、美食等形式弘扬畲族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卫视、安徽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和机构给予了关注和报道,2020年云梯畲族乡千秋村游客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目前云梯畲族乡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农家乐和特色民宿逐渐形成连片产业,有效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全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00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00余元。

聚人心,育乡风。广德市四合乡地火狮灯制作的全部材料都是取自当地的毛竹、细树藤、麻绳以及当地纸坊生产的油皮纸等材料,由当地群众合理制作而成。1962年四合火狮灯曾参加安徽省民间灯艺比赛大会,荣获一等奖, 2017年四合乡火狮灯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合乡的“四合”寓意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与四合火狮灯谐音为“和事”,喻意百姓未来的生活和顺、火红相互照应,体现了此地居民渴望幸福,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对培育乡风文明,展示新时代农民风貌,提升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勇气起到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