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3月30日《百姓热线》(区文旅局)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6-08 16:43

上线单位:宣州区文旅局

上线时间: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

上 线 人员:区文旅局党组成员 陶晓勤主任

区文旅局 周佳主任 

区文旅局文物科科长 芮峰

区文旅局非遗科科长 刘洪虹


【主持人】关注市民生活,倾听百姓呼声

这里是宣城电台百姓热线,直播时间FM100.6综合频率7:20,重播时间:FM106.1交通频率上午9:30分,FM100.6综合频率晚上17:30分。

今天是3月30日星期三,为大家安排的是职能部门上线时间,上线单位:宣州区文旅局,参与热线:2619388 2619399,欢迎大家参与在线互动。

【主持人】:今天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宣州区文旅局的部分领导来到节目中,和大家沟通交流,首先请陶主任介绍一下区文旅局职能。

【陶晓勤】:宣州区文旅局其实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这三块牌子分别是宣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宣州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和宣州区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我们的重要职能之一。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平遥古城时就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文物和非遗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文旅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区现有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18处,市保单位16处,区保单位23处,一般文物点200余处。共成功申报非遗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20项,区级33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2人,市级14人,区级15人。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宣州区文物管理机构设置改革情况?

】:宣州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既有距今上万年的旧石器时期的水阳江流域文化,又有近现代的新四军红色文化,历史跨度大、文物类型丰富。为保护文物安全,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在原文广新局内设文物科,2011年设立“宣州区文物管理局”,股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数6,隶属区文广新局管理,局长高配副科。2019年机构改革时,将“宣州区文物管理局”行政职能剥离后更名为“宣州区文物所”。2022年,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物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精神,宣州区文物局挂牌成立(区文化和旅游局加挂区文物局牌子)。接下来,区文物局将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科学协调文物保护利用,协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将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主持人】:近年来,区文旅局(文物局)是如何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

【芮峰】: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十六字方针”来开展。

一、保护为主,实施文物维修工程。2011至今,宣州区完成了包括龙溪塔在内的文物维修工程共13项,其中省保单位8处、市保单位2处,区保单位2处、一般文物点1处,共计投入维修资金1300余万元。目前在建的文物维修工程有3处,投资约350万元。

二、抢救第一,及时开展文物保护。在水阳江开卡工程中,及时安排专业人员抢救搜集文物,共采集瓷器标本380件,后为保护展示采集的瓷器标本,投入约17万元建成宣州区文物展厅。在北门棚户区改造中,对不可移动文物点别士桥、桃源桥,投入约60万元进行异地迁移保护。

三、加强管理,夯实文物保护基础。一是文物调查。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登记文物384件套,近两年新发现并登记古窑址16座,古建筑4处,古墓葬1处,家谱3份。二是文物升级。共申报成功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18处,市保单位16处,区保单位23处。成功入选“2020年宣州区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皖中片区”,宣城市仅宣州区和泾县入选。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三是文物安全。对各级各类文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聘请文物保护员23名,并进行岗前业务培训。每年开展文物安全检查200余人次。

四、合理利用,发挥文物多维功能。每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展“江淮鉴宝行”、腾讯现场直播、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活动,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全区文物情况。将蒋山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和向阳革命烈士陵园申创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宣教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编制了4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并拍摄了宣传视频。

【主持人】:2022年,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芮峰】:一、保护方面持续做好龙首塔、五道井维修工程;向省文物局积极申请省保孙家祠堂维修经费、章氏宗祠和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消防工程经费;配合省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争取宣州窑主动发掘项目;对接省考古所,做好设立旧石器工作站选址调研工作;二、传承方面开展宣州区境内古道野外调查,为古道升级国保单位提供资料。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宣传宣州文物保护工作。强化宣州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研究,提升宣州影响力。

【主持人】:施工中或生活劳作中发现文物应如何做?

【芮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中发现地下文物,应当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报告当地文物主管部门,不得擅自挖掘、藏匿、哄抢、转移地下文物,不得阻挠文物主管部门和考古发掘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调查,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做好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主持人】:对文物保护有哪些奖惩规定?

【芮峰】: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妥善处理,积极协助文物主管部门追缴流失的出土文物,成绩显著的,应给与一定的奖金鼓励和颁发荣誉证书。

建设单位未经文物主管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而进行建设施工的;施工单位发现地下文物不按规定上报、不采取保护措施或者继续施工的;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或者造成地下文物重大损毁,以及珍贵出土文物流失、毁坏的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主持人】:文化遗产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刚刚我们对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情况做了详细介绍,那么宣州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怎样保护的呢?

刘洪虹】:近年来,宣州区搭建“五大平台”,促进非遗保护传承。

一是搭政策平台。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非遗扶持奖励,先后为5项省级非遗拨付奖励资金50万元,为6家非遗企业兑现参展补助22.5万元。

二是搭建保护平台。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工作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鼓励非遗企业积极申报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先后共争取35万元省级非遗保护资金,拍摄录制皖南皮影戏经典曲目102集,并在宣州文旅公众号上展播。

三是搭建传承平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皖南花鼓戏、草编艺术、皖南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小学授课,2021年度共授课160余节,培训学生200余人。推荐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2021长三角联动传统工艺研修班等。2019年以来,在宣州区文化馆、水东镇文化站举办免费的皖南花鼓戏培训班,由皖南花鼓戏知名艺人每周对戏曲爱好者开展培训,共开展培训100余次,培训学员20人。推荐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长三角联动传统工艺研修班等。

四是搭建宣传平台。每年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吸引群众、游客2000余人。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朱桥板龙灯、水阳太平灯、八仙灯、舞狮、舞龙灯等非遗动态展演。拍摄宣州区非遗项目抖音视频5部。疫情期间,依托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非遗展示展演50余次。

五是搭建交流平台。推荐皖南皮影戏项目与上海、苏州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签订皮影戏演艺合同,2020年以来,皖南皮影戏项目赴上海、苏州等地社区、学校演出120余场,观看群众7000余人,赢得了高度评价。推荐皖南花鼓戏项目参加长三角地区演出,如皖南花鼓戏小戏《扫花堂》参加2019年“戏曲新风貌 筑梦新时代——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茸城舞台精彩亮相。皖南花鼓戏大戏《青春·李夏》参加第二届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活动,当晚全网观看人数累计67401人。皖南花鼓戏博物馆被授予长三角六方“市民终身学习体验点”。

【主持人】去年,宣州区成功入选“2021-2023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皖南花鼓戏)之乡”,我区在皖南花鼓戏的保护传承上做了哪些工作?

刘洪虹:我们主要实行了四大举措,大力推进“皖南花鼓戏振兴计划”。政策资金扶持。累计争取各类戏曲孵化资金110万元,为花鼓戏非遗传承人争取资金42.2万元,同时在送戏进万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培养戏曲人才。实施皖南花鼓戏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剧团扶持和人才培养力度。各地目前宣州区有国家级皖南花鼓戏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1人,市级1人。皖南花鼓戏剧团7家,演出人数150余人。在学校广泛开展“戏曲名家进校园”活动,基本做到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基本形成了以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为骨干力量的戏曲专业教师队伍。鼓励戏曲创作。鼓励皖南花鼓戏研究、整理与创作、创新,培植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精品剧目。共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4个,市级6个。扩大戏曲传播。通过送戏进万村、送戏进景区、送戏进节庆、送戏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扩大皖南花鼓戏曲传播。2020年,开展首期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成果进基层、进校园演出64场。

【主持人】:接下来在非遗保护方面,还有哪些举措呢?

【刘洪虹】未来,我们将结合宣州区情况,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事实上,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正在开展宣州区非遗线索征集活动,凡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本次征集范围内,欢迎大家前往宣州文旅公众号进一步了解,积极为我们提供线索。在征集线索工作完成后,我们将对线索进行整理、筛选,有计划、分步骤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和抢救性挖掘整理,并联系适合的项目,开展第五批区级非遗项目及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充实全区非遗资源库。

另外,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争取中央非遗补助经费及省级非遗补助资金,开展非遗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节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展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和动态管理工作。

【主持人】:刚才说得都是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在文化遗产的利用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周佳】: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没有利用的保护必将是一潭死水,以保护为前提的利用必将生机盎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旅游+文物”、“旅游+非遗”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的无限可能。

一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入挖掘宣州区红色旅游资源,编制4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重温历史,寻觅红色故“狸”;红色“吕“行,畅游溪口;一路向“阳”,寻找红色记忆;水耕朱桥,追寻红色初心),每条线路安排一位红色讲解员,并拍摄了4部红色旅游宣传视频对外发布。开展“醉美宣州·遇见慢时光”旅游攻略大赛,征集红色旅游攻略。利用“宣州文旅”微博、微信、抖音账号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和产品。

二是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全区共10项非遗产品入选各级旅游商品。在水东老街建成非遗特色广场,占地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建成宣笔、木雕、宣扇、草编等6个特色非遗展示馆,水东蜜枣非遗馆正在建设中。在水东老街内建成皖南皮影戏博物馆,每天为游客演出。在水东蜜枣节、寒亭卫浴桃花节、洪林虾稻节等重大文旅活动上,组织非遗民俗、戏剧类项目展演20余场,组织宣笔、皖南木雕、草编等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参与游客、群众达数十万人。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