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为什么要对北门旧城进行改造?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18 00:54

我市北门棚户区东至宛溪河(皖赣铁路)、西至昭亭北路(敬亭路、拱极路)、南至市区一小(中医院、状元小区)、北至水阳江大道(宣酒厂),规划总用地约112公顷(1680亩),可开发建设用地70公顷(1050亩),各类危旧房屋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区域范围内低收入家庭集聚,危旧房屋集中,安全隐患较大,基础设施缺乏,功能布局混杂,居住环境恶劣。

1、经济发展落后,低收入家庭集聚。北门棚户区是我市传统的手工业和老工业区,计划经济条件时期,曾显繁荣,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企业的倒闭、改制和迁移,该区域日渐衰落,现已成为市区经济“凹地”。主要由城市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组成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集中居住在该区域,区域内有居民4880户,人口23000人,其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3000户,低保家庭935户, “三无户”(无子女、无收入、无自有产权住房)148户。

2、危旧房屋集中,安全隐患较大。据统计,该区域房屋建造年代三十年以上的约占70%,其中解放前的约占30%;房屋质量按《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评定,属危房的占70%,其中损坏严重的D级危房占30%;住房功能不成套房屋达85%。区域内除主街道外,基本无消防通道,无消防设施,电路老化,房屋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重大。

3、基础设施缺乏,功能布局混杂,住居环境恶劣。区域内道路狭窄,商场、医院、文化、体育、卫生设施短缺,供水管道老化,供气设施缺乏,无系统排水设施,生活污水由地表径自排入道叉河内,加上生活垃圾等污染,区域内河道已成为污染严重的臭水沟,生活环境恶劣。

鉴于上述情况,市委市政府结合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审时度势,着手对北门棚户区进行改造,并与2006年进行了社区民意调查,多达95%的居民赞同改造。在2007年初的人代会期间将“加快对北门旧城进行改造”列为“一号议案”。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1号文件上将北门棚户区改造作为一号重点工程,决定正式启动该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并立即组织安排由市建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办公室,开展调查摸底、测算、拆迁安置方案制定、建设改造模式比选、规划方案设计等大量的前期工作。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