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呼唤法制建设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3 16:05

  注册了新网站,却不断地收到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认识了一位新网友,竟被对方骗取了钱财;电脑中毒或者受到黑客攻击,个人信息被窃取;莫名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这样的事情是否就发生在您身边?

  轻点鼠标,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许您的个人隐私信息也在无意中泄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住址、收入、个人喜好,甚至银行卡的密码,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通过各种追踪技术获取,并利用其非法牟利。近年来,令人触目惊心的网络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谁来保障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信息,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55亿,位居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41.4%,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如此庞大的网民基数,如果发生大范围的信息不安全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2011年底,就曾发生大规模的网站用户信息泄露事件,CSDN网站、人人网、天涯、开心网、多玩、世纪佳缘、珍爱网等知名网站的用户数据资料被放到网上公开下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发了互联网大恐慌。人们发现,当初注册时那句“本网承诺对您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并不能真正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有专家则指出,仅仅依靠信息安全技术和提高网民安全意识,并不能有效地降低网络风险,必须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在法律框架内严格处理互联网领域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盗取、贩卖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才能从源头上堵住个人信息安全漏洞,从而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正面临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虽然涉及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很多,在金融、医疗等重要行业,也有部分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但立法等级不高,相关规定的条款过于分散交叉,针对性和操作性均不强。鉴于严峻的网络信息环境,我国尚缺乏一部完整统一的专项信息保护法,来明确网络运营商及用户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行为,严格落实责任,改变目前“人人自危”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状态。

  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也不断提高,包括公用电信网、公共互联网在内的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突出。相对于传统安全问题,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隐蔽性更强,也更难监管,只要有一个漏洞,就会让袭击者有可乘之机,给重要行业的网络系统造成灾难。

  “互联网法制建设滞后”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一对剧烈矛盾,在此背景下,围绕着维护网络安全、防治网络犯罪、规范网络秩序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亟待加速推进。

  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重视法律手段对网络秩序的调整意义,其终极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在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与稳定安全运行相博弈的“战场”上,我们需要拿起法律这一“武器”,最大程度地消除网络“双刃剑”的负面影响,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搭建稳固的法制平台。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