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绪《宣城县志》方山鲁人物考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1-16 12:29

鲁旭春

第987期

鲁氏概述

方山鲁是“宛陵方山鲁氏”的简称,包括原宣城县三元鲁大村(现属湾沚镇津元村)及周边村庄如吾门、八字门等及原红杨的方山、和平三胜的鲁村、西河凤家弯的鲁姓,人口3000人左右,是当地比较大的姓氏。

方山鲁出自姬姓,得姓始祖姬旦,又称周公、周公旦。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因留京辅政,乃遣子伯禽就封鲁国。鲁灭后,子孙遂以国为氏 。

方山鲁有千年历史。据《方山鲁氏宗谱》记载:方山鲁氏自始祖千一公从淮西和州(今和县)鸡笼山迁来,距今已近千年。据清顺治十四年(1657)重修宗谱序,千一公从和州南渡迁居方山,时间为宋重和年间(1118—1119)。元末红巾军之乱给方山鲁氏带来惨重损失。族人逃散殆尽,只有胜八公留在本地,坚持下来,延续了方山鲁氏的发展。

光绪《宣城县志》记载有方山鲁人物17名。分别是:鲁承训、鲁以仁(有传)、鲁德仁、鲁求仁、鲁润、鲁近仁、鲁守仁、鲁澍棠(鲁大沄)、鲁欲仁及其曾祖鲁永聚、祖父鲁荣、父鲁蔚(有传)、鲁炎(有传)、鲁干等。还有鲁永芳妻查氏,建坊旌表;鲁贤楏妻张氏、鲁贤槐妻胡氏节烈旌表。

鲁承训〈谱名有钧),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九月。志载:“由监生举孝廉方正,给六品顶戴。”家谱载:“君性诚笃,幼而力学。”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多处求学,学业日进。早年和同乡潘锡恩(泾县人,号芸阁)同学,相处最默契。后潘锡恩考中进士,官至河道总督,多次写信寄钱招他去做事,都被婉拒,在家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乡里有不平事,他去排解,矛盾双方无不心悦诚服。非礼非义之事一概不做,凡一切善事必毅然为之。不沽名钓誉,不回避矛盾。朝廷下诏各地选举孝廉方正,宣城县以承训公上报,都认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主要人物

鲁以仁(大海),名朝宗,鲁承训侄儿。嘉庆六年(1801)正月生。志载:“邑庠生,考取天文生,秉性孝友。道光三年倡劝赈捐,四年督修城垣。事竣,议叙八品。咸丰年贼氛渐炽,奉宪谕同河督潘芸阁、运使陶鹿崖襄办皖南粮道并抚恤局务。六年,宁郡失守,适有新解到局银三千两,浙江提督邓统领官军至洪林桥,即如数解送大营,军饷赖以接济。克复郡城后,以办理宣义局练务功,保蓝翎训导。同治元年卒(实为同治二年,编者注)。”

据家谱记载,鲁以仁是运使陶士霖(南陵人,号鹿崖)的妹夫,考取天文生后回家乡探亲,应宁国府知府请协助修造城墙,竣工后以其劳绩保举议叙。这时陶鹿崖到温州办理海防,请鲁以仁商办政务,事无巨细都和他商量。海防完成后,防御了道光二十年(1841)的英舰入侵。咸丰六年(1856)春,太平军攻克宣城,后被邓绍良收复。鲁以仁参与督办宣城团练兼主事宣义总局,办理抚恤事务。次年二月,协助潘锡恩、陶士霖办理粮饷,闻太平军要再次围攻宣城,经商量便将饷银数千两藏匿在家。六月,亲领100多清兵将饷银如数送到洪林桥大营。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再次攻陷宣城,鲁以仁逃出。

同治元年(1862)夏,鲍超率清军收复宣城,鲁以仁继续承办筹粮。为嘉许其才干和功绩,曾国藩具奏上报保举蓝翎训导。鲁以仁生有一子贤梓,国学生,早卒,无嗣,分别过继两个兄弟子孙为嗣。家谱还记载鲁以仁去世20多年后,其遗有的30多亩田被其继子即两个侄儿捐给了公堂,作为了鲁氏宗祠报本堂的祠产。

鲁近仁(大涛),鲁以仁二弟,太学生出身,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九月。志载:“同治元年(1862)十月,在方山镇殉难。”他参加团练担任头目,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

鲁守仁(大法),字廉泉,例贡生,鲁以仁三弟,嘉庆十七年(1812)九月生。志载:“贵池教谕,卒,未任。”家谱载兄弟五人皆饱读诗书,名扬四方,一家充满和谐竞秀之气。少时就读完四书五经,成年即通晓历史,应童子试冠军,就县学后补为廪生。道光年间,户部尚书罗椒生典试皖江,很是欣赏他的文章。咸丰时,知府邓瀛在敬亭书院讲课阅先生卷,屡加优奖。罗、邓二君都认为他具有状元之才。同治四年,朝廷开恩给皖百姓耕牛、种籽以恢复生产,曾国藩特写信要他帮办本县劝农局务。鲁守仁厚重寡言,衣着朴实,兴之所至,落笔洒洒数千言立马写成。平时静坐就默诵前人佳诗好文,对程朱理学研究很深,又是程朱理学的实践者。遗憾的是鲁守仁在科举之路上没有进一步发展,仅获恩贡就教谕职及补缺贵池教谕,没上任就去世了。

鲁德仁(大瀛),嘉庆二十三年(1818)五月十八日生。县志载:“咸丰八年(1858),集团剿贼被害,祀昭忠祠。”家谱载:“五品军功,竹塘战贼阵亡。”参加团练,担任头目,在竹塘村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保举五品军功,朝廷下旨建昭忠祠纪念。

鲁润(大润),字泽芝,嘉庆二十四年(1819)六月生。志载:“咸丰十年(1860)在养贤圩殉难。”家谱载:“秉性耿直,立品端方,持身俭朴,接物谦光。芸窗诵读,名列胶庠,逆匪殉难,忠勇宜彰,载入谱牒,百世流芳。”鲁润品行端正,性情耿直,自小读书并考取邑庠生。参加团练,担任头目,在今宣州养贤圩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

县志载两名烈妇即鲁贤楏妻张氏、鲁贤槐妻胡氏,是鲁润的侄媳妇。鲁润大哥大源育有两子即鲁贤楏、鲁贤槐。张氏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闰六月,十欗冲张村张为佑之女;胡氏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36)十一月,太平圩国学生胡海山之女。妯娌俩同时遭遇太平军被抓,遭威逼不屈,双双投水自尽,时间是咸丰十年(1860)八月初十日。乡绅禀报忠义局,奉旨旌表。

鲁求仁(大洋),字润芝,嘉庆二十年(1815)八月生。志载:”以团练功保举八品,咸丰七年(1857)率勇拒贼难。”参加团练,担任头目,率团勇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

鲁澍棠,嘉庆十四年(1809)八月生,太学生。县志在“忠烈”条目里记载:鲁澍棠“咸丰七年在二图李殉难",鲁大沄“咸丰七年贼执不屈,詈骂殉难",县志把鲁澍棠和鲁大沄误认为两人,实为一人。大沄是谱名,大是字辈。参加团练,担任头目,与太平军作战时被俘,不屈被杀。

鲁永聚,志载:“以曾孙鲁欲仁盐运使衔湖北即补知府加四级,覃恩赐封通奉大夫。”鲁祖荣,“以孙鲁欲仁盐运使衔湖北即补知府加四级,覃恩赐赠通奉大夫。”鲁蔚,“以子鲁欲仁盐运使衔湖北即补知府加四级,覃恩赐赠通奉大夫。”

鲁蔚,号玉川。志载:“太学生。三岁失怙,事母孝,亊长兄如父。赀不饶而好施,族戚之贫者周给之,岁以为常。道光间两遭旱灾,百计贷钱米活族人,或贫不能偿辄代偿之。还其券。里堂有争者,一经剖析,翕然推服,浇风为之一变。饬祠规,助婚嫁,恤孤寡,族中事无巨细皆倚焉。”

据家谱记载:鲁蔚幼时念书悟性高,可惜父亲早逝,家贫只好辍学,成年后做生意,精于会计。虽家里不富裕,但乐善好施,给贫穷的亲戚族人以资助,每年如此。他处事果断,分析事理令人推服,尤其善于处理族人矛盾纠纷,以义以仁服人。主持族政,族事无巨细,都靠他处理。咸丰初年,太平军占踞南京后,四面出击,进入宣境,他考虑到村里有很多浮厝没入土(当地丧葬习俗,人去世后暂厝,若干时日择期下葬),就倡议将村前公山开垦归葬厝棺,避免了遭太平军焚毁,而左右村庄未能幸免。太平军占领宣城后,鲁蔚公带全家在外避乱,吃尽千辛万苦,保住了全家十几口人的性命。他儿子欲仁以后还担任了知府,家谱称这都是对他积德的回报。

鲁欲仁(大灏),字莲溪,鲁蔚长子,道光七年(1827)十月生。据家谱记载:道光庚戌年童子试冠军,为县学生寻补增广生。咸丰初年太平军起事,响应团练大臣藩芸阁令在家乡创办团练,在湾沚镇设守望局。咸丰二年太平军率水师从湖南顺江而下,先后攻陷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当地巨奸王某响应起事,鲁欲仁杀死王某及其党羽。咸丰三年奉藩锡恩命战芜湖。

七年五月,奉两江总督何桂清令,率宣城团练一万五千人参加收复南陵,鲁欲仁冒雨登梯攻城,太平军弃城逃跑。十一年十月,鲁欲仁昼伏夜出到安庆见两江总督曾国藩,接受命令,协助鲍超收复宁国府各地,并作向导。克贵池、青阳、太平、旌德、泾县等地。

同治元年六月宣城收复,鲁欲仁运十余船军米到宣城,途中遇到一万多难民要北渡过江,他果断决定卸军米渡难民,持续一天才渡完。太平军追来,看到难民往北去了就撤回了。弃军米渡民应是死罪,鲁欲仁说养兵也是为救民、弃米也是为救民,死而无憾。这句话被皇帝知道了,就没有追究他。

这个时候,鲍超率军接连取得胜利,每次战役鲁欲仁都参加了。因为功劳大,被朝廷擢升知府留湖北补用,赏戴花翎给四品封典。同治十三年,受到皇帝特旨召见,任盐运使衔以道员身份听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湖北施南府知府,政绩斐然,离任时民众空巷泣送。

家谱还记载了鲁欲仁热心家乡公益,捐款修祠造桥的事。鲁欲仁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去世,享年81岁。生有三子,长宗周(贤枚),候选州同;次宗礼(贤采),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河南临颖县知县,在任颇有建树,三十一岁死在任上;三子宗恭(贤果),三品衔分省补用知府,湖北省公立法律专科学校毕业,湖北省高等检察厅书记官,安徽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检察处书记官等职。宗礼公大儿子彭年曾任河南汝阳、襄城等县知县。二儿子乔年曾任福建古田、福清、平和等县知县。

孝行节烈

鲁炎(有智),字若愚。邑庠生。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生。县志载:“天性至孝,生母谢氏早殁。事继母张曲尽其欢,侍汤药辄衣不解带,必俟其痊而后寝。弟桂邑增生,张出也,炎教以诗书,则不啻严师,至殷殷笃爱,终身不倦。桂亦能文章,有声庠序。炎喜曰:此稍可以慰吾母矣。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祖母查氏请旌建坊,且变产业营葬数代祖坟。每遇岁歉,辄倾囊以济,故里党争诵之。

鲁炎天资聪明,博览群书,长于古学,所著诗赋文章无不脸炙人口,每次岁、科两试都居优等。四岁时生母去世,对继母张氏十分尽孝。教弟弟鲁桂以诗书,不啻严师,终于学成。他还精通医卜小技,喜好游山玩水,遇有好物,不惜高价收购。家谱称“一生人品端方言行不苟”。父亲嘉瑗公,雍正时太学生。

鲁炎祖母查氏孺人,即县志记载的鲁永芳之妻,奉旨建坊旌表之节妇。泾川查茂生之女。志载“十八岁于归,二十八岁夫亡。事亲教子,并抚两孙读书游庠。殁年五十五岁,守节二十八载。乾隆三十八年,请旌建坊。”

家谱专门为她立传,称“幼娴女训性婉顺有节操”。查氏十八岁嫁鲁公名世(永芳),孝顺公婆,公婆有病则奉汤药昼夜服侍从不懈怠,公婆谢世,哀丧悲痛,礼节周到。名世公英年勤学,查氏周到服务。夜里织布至深夜,织机声与读书声相伴。丈夫苦读得了痨病,查氏泣祷神明求以自身代丈夫生病。康熙五十五年(1716)六月,丈夫病逝,查孺人悲痛欲绝,几次想殉情自尽。想到儿子只有五岁,又是丈夫弟兄两房之孤脉,遂节哀强活,矢志抚孤。

五十七年(1718)水患严重,粮食不能接济,当地有豪强家慕查氏贤淑想娶,族人也怜其孤苦,劝她改嫁。查氏说背夫抛子的事,宁可饿死也不做,于是削发明志。儿子嘉瑗稍大,就请老师教以诗书,希望成名,以完成亡夫遗愿。后来儿子果然学有所成,考取太学生。儿子娶谢氏为妻,生子鲁炎,才四岁,谢氏突然去世,查氏又抚养孤孙,吃的苦比以前更多了。丈夫哥嫂早年逝世,没有儿子,有一女仅七岁,丈夫临死时交待:这是兄嫂的唯一血脉,要好好待她。查氏边哭边答应。果然精心抚育,视为己出。长大后为她备好嫁妆,择婿出嫁。

查氏才干出众,面对盘根错节的矛盾应对自如,克勤克俭,经营家产毫不费力,家境日渐丰厚。查氏于乾隆八年(1743)五十五岁时去世。临终前,把鲁炎召到跟前对他说,你祖父早逝,你父腿又残废,我千辛万苦目的是希望鲁家兴旺。你要好好读书,不负你祖你父的希望,不然我死不瞑目。查氏去世后,鲁炎与弟鲁桂相守遗有家业,遵祖母懿训,厉行苦学,先后考取功名。

乾隆三十八年朝廷恩诏褒扬节孝,县里绅士及周围的人把查氏事迹上报到县。县令评价:“哭其夫旋哭其媳,经百折以不回;抚儿子再抚其孙,历千辛而弗易。剪发以拒豪强,行绩以供朝夕。二老归山,孝妇之心克尽;双孙采藻,大母之教始彰。”然后层层上报,皇帝下旨旌表,朝廷给银建坊。

鲁干(尊孔),字舜舞,武乡举,明天启二年(1622)六月生。清顺治八年(1651)邑武庠生,十一年(1654)乡试武举,任陕西省宣武将军。

光绪《宣城县志》记载的方山鲁氏人物大多集中在清朝,这些人物的事迹,除极少几个人外,又都发生在咸同年间且与太平军有关。这是因为太平军打来的时候,方山鲁的头面人物如鲁以仁、鲁欲仁等带头响应朝廷号召帮办团练,同族兄弟积极参加。这些参加团练的都属“大”字辈,都是没出五服的兄弟,有的还是亲兄弟。他们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获得功名,受到旌表。当然方山鲁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肯定还有更多的鲁氏子弟死伤而没有留下名字。

(作者系湾沚区人大干部)制作:童达清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