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赤子之心的绽放——《赤胆忠魂》和《赤胆忠心》采访纪实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2-08 11:23

王业沁

微信版第1470期

两部由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唐国平先生主笔的《赤胆忠魂》和《赤胆忠心》已先后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从2010年到2023年这十四个年头里,笔者曾经陪同唐先生采访,被他那尊重史实,吃苦耐劳,抢救性地挖掘广德红色历史资源的精神所感动。《赤胆忠魂》和《赤胆忠心》记述的是广德县民主革命时期广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奋斗历程,史传详实,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文中采访的几位老人已先后离世,在这里拾取几朵花絮献给读者。

到王金林故居采访

广德誓节镇余枫行政村黄金坝村民组是王金林的出生地,不得不去,于是约上原广德县党史办公室,现已退休的倪宗瓘老先生,一同前往,到达黄金坝村以后,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到访了王金林的故居,因无亲戚照料,只剩下残垣断壁。

邓国安的儿子还健在,也住在黄金坝,于是,我们又在其孙子邓学军的带领下来到邓国安的儿子邓友贵家,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一天是2020年4月20日。

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的来到花鼓村的东冲张国泰儿子的家,听说我们是来采访先烈张国泰的,儿子张以德显得十分激动,马上叫来儿子张成本带我们到张国泰牺牲地——离村不远的文昌宫实地察看。

回来后,张以德详细介绍了张国泰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锯头,然后,将烈士的无头尸体悄悄埋葬下山斗村北张家墓地一侧的竹园里不敢留下坟头,张以德与母亲妹妹一家三口开始了近二十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寻访梁其昌故居

梁其昌是广德县民主革命时期早期的共产党领导人。1928年冬,梁其昌代表中共上海沪宁路区党组织派黄中道(郎溪人,后化名邱宏毅)、刘格非等人来广德秘密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广德县的第一个地下组织——中共广德直属小组。据史料记载1920年代他在上海曾经与郭沫若、陶铸等领导人并肩战斗过。1930年代初在江西病故。

据了解,梁其昌祖居地位于杨滩乡月湾行政村(撤乡并镇前成称月湾乡月湾大队,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曾经称月亮街)。为了查清梁其昌的祖住这一史实,有必要走访梁其昌的后代。

2011年3月11日,邀请了当时中共广德县委宣传部王忠祥副部长(他曾在月湾担任乡领导多年情况比较熟悉)等前往月湾采访。车到月湾在白果树过桥,穿大吴村。以王部长的记忆,梁其昌没有子女在月湾,有一个侄孙叫梁志杰,曾经在月湾乡经委担任主任多年已退休住在小吴村,梁其昌的祖住可能也在那里。

小车不好开进去,停在了大吴村,我们是步行到小吴村的。这里,向南翻过一座山就是宁国市的姚高村。梁志杰同志回忆了梁其昌革命战斗的经历, 说其祖住在月湾街道上,过去是四进的徽式建筑,因梁其昌牺牲得较早,解放前家境很好,土改时老宅分给了别人,现幸存的还有后两进。

唐国平同志决定实地察看。梁志杰同志十分热情地挽留我们一行吃中饭,但是,因为时间问题,还要到大吴村和龚村实地观察当年新四军与国民党战斗的场地,我们没有留餐,而是从小吴村翻山走小路到龚村的,吃午饭的时候已是下午近两点。

午饭后,我们又到月湾的海口冲在乡里同志的带领下,找到了当年彭海涛为了筹集新四军活动经费,向当时的夏姓地主打的一张借条,至今保存完好。拍照留影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月湾街。

梁其昌的故居在月湾街的正中心,街道顺河而建,东西走向,弯弯的像月亮,下街头有一天主教堂,原是月湾人民公社办公地和月湾粮站、月湾小学所在地,至今还没有完全被毁。小河向东流,在独树街与桐河相汇,老街的原供销社和私人门面房子已经改造成现代建筑,从老街的旧址规模可以看出上世纪二十年代月湾街的繁荣。

梁其昌故居原来的四进房屋,前两进已经翻建成现代别墅式私人建筑,只剩后两进还完整的保存着。房主人已经不是梁姓,他们也不是有意识地保存梁其昌的故居,如果不是经济上的原因,可能早已翻建。也许是梁其昌在天英灵的呼唤和呐喊.,沧桑岁月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梁其昌的故居终于被唐国平严谨的写作态度和执着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发现,现已按原样整修,成为月湾社区党史教育纪念馆。

意 外 收 获

唐先生撰写《赤胆忠魂》写到1947年时,中共苏浙皖边区特委、新四军苏浙皖边区支队司令部、广南县民主政府、广宁孝民主政府所在地不知去向,在所搜集的文字材料和采访的革命历史老人中没有一个提及,直到解放前夕。唐先生向我提出了他的困惑,难道是蒸发了?

我因为在五合生活工作过,知道当时五合在搞大队核算时,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大部分是解放前入党的,也听说这里原先是新四军打游击的地方,原杨滩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五合大队党总支书记的王学江同志那时还健在,住在吴村,他是1948年以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可能知道许道珍在五合吴村活动的一些情况。于是,我向唐先生建议,到五合去采访。

2010年12月18日我约好了王老书记,唐先生开着他的“专车”皖P-TY666面的来到吴村。王老书记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一一解答了唐先生所提的问题。

天下真有无巧不成书之事,我们去的那一天,许道珍原来的通讯员,在浙江嘉兴离休的老干部(现已过世),打游击时候有个化名叫“三叉角”的徐军,带着他的儿孙到吴村故地重游,拜访他的干兄弟,他在担任许道珍的通讯员时候,拜住家房东的女主人王少华的妻子为干妈。得到这个消息后,我们立即去相见。

见面说明来意后,他说这家是我们首长钱敏(原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书记、四机部部长)、张思齐(原中共郎广分工委书记、北京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许道珍等人居住的。老房子老样一点未变。他说,我们当时住在这里的时候,首长有一部矿石大功率收音机,用的是矿石电池。钱首长住在东边的厢房,许县长住在西边的厢房,收音机放在堂屋上方的条桌上,床铺不够,晚上就把大门板下掉,铺在客厅的中,间让彭海涛睡在上边,也便保护首长安全。

当时首长所使用的条台和骨牌凳现在还在使用。唐先生听完后如获珍宝,即刻叫我用相机拍照下来。

1947年以后,吴村已经成为当时中共苏浙皖边区特委、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和广南县民主政府、广宁孝民主政府活动中心。唐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真是意外收获,不虚此行。

红 地 采 访

这种纪实性传记文学作品,尤其是记述革命先烈战斗生活的文字,必须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构,红地不得不去。

红地,现在是宁国市梅岭镇汪村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文革时是宁国县桥头公社汪村大队地村生产队。1947年12月23日,新四军苏浙皖边工委武装直属大队一连,踏着一尺多深的冰雪,由广德转战宁国地村。24日晨,告密者带领国民党63师一个加强营从四面包围地村,突然袭击武工队。当时,由第一排担任突围任务,排长彭斯杰带领全排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打开出口,由于寡不敌众,排长彭斯杰、战士周发意、张良辉、王正起等21名同志英勇献身。

我们去地村的时间是2011年元月2日,当年已是81岁高龄的王老书记当天全程陪同。我们从五合村委会先到冬瓜冲瞻仰了邹大清烈士遇害的遗迹 ,然后把车停在元屋村。翻山徒步走到红地村,实地察看了当时地村被围,新四军顽强拼搏的战斗场面。

原汪村党支部卢书记指着屋后的竹林说道,在我的屋后就是当年新四军突围的血腥主战场。国名党63师包围后,本来在来村的一条路上,新四军完全可以在村下一条小河的拐弯处用已经架好的机关枪打退敌人的进攻,但是,路上却有一名妇女带着两名儿童正在回村,为了不伤无辜,保护老百姓,排长彭斯杰没有开枪,错过了反击的绝佳时机,导致了被动和伤亡。

地村采访回到五合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当时双榨村的张大成接待了我们。晚饭还未吃完,天空下起了小雪。俗话说,雪落高山,霜打平原。五合虽说山不高,但是在广德应该是大山区了,因为急着要赶回来,还要送王老书记回去,晚餐就简单应付了一下。

上车后,雪下大了,水泥路面上已经有两厘米厚积雪。快到三岔河时,右边是三丈多深的悬崖,悬崖下是一条小河,唐先生开的面的车刹车已经不听使唤,又是下坡,只好向左撇,减油门,慢慢使车平稳过了桥。唐先生吓了一身冷汗,我们却全然不知,回到县城后他才告诉我那惊险的一幕!

忠实的“伙伴”

先后十四年的时间, 3省10余个县市,30余个乡镇,走访近千人,行程80000余公里,陪伴唐先生最多的就是皖P_TY666。它成了唐先生的忠实“伙伴”,车胎破了补了又补,车刹失灵了修了又修,发动机“毛病了”整了又整。

记得我们在柏垫镇姚村采访,为了证实一个叫“太湖佬”革命烈士的真实姓名和牺牲的现场,唐先生驾着他心爱的“伙伴”在南山生产队采访完78岁老人何正海和康村生产队80岁老人夏有贵先生之后,在回来的路上皖P_TY666又发“脾气”了,后右胎不愿“走”了,唐先生只好拿了工具“宽慰”它。

试想,如果没有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没有对广德中共党史认真负责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赤胆忠魂》和《赤胆忠心》能够撰写出来吗?

(作者系广德市作家协会顾问,广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广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