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玉溪河边玉屏村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3-22 11:29

方  光  华

微信版第1492期

徽水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是发源于旌、绩交界的大会山,又名陶环溪。溪水流经模范、厚儒、小岭,纵贯孙村全境,流入三溪镇并入徽水。

孙村曾经是世族大姓汪氏的聚居地。清代汪氏曾在玉溪河畔筑有鸿文阁和从心寺水阁,为会文及游览之地。宋敩《鸿文阁记》这样描述阁之胜状:

其阁则耸而高,其堂则轩而霁,其池则窅而深,其廊屋则缭而曲,俾有志者敬业乐群于其中,于戏盛矣!登斯阁也,肄斯业也,讲艺构文之暇,凭栏观眺,逸兴遄飞。南望卷旗、石柱诸峰,烟雨迷离,遥与黄海相接,秀色其可餐乎!而其东则正山耸峙,气体庄严,隐隐隆隆,想见隐君子端方静一之概。北望古蛮王尖,不知名自何代,而声名文物之气若有虚拂而丕变者。西则大溪环绕,桥影架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亦足以触文思、助文澜之胜境焉。

学者储大文这样描述从心寺水阁之环境:“阁佐俯玉溪,寒湍激石,水流虢虢,云阴寝驳,山霭微濛”(《从心寺水阁记》)。

汪姓是个祟文重教的大家族,其先祖汪文谅不受皇帝赏金,要求换赐经书,以“教吾子孙,使之明习诗书礼乐”,并建义学,“四方英才皆来受教”。孙村汪氏出进士二十余名,位居旌德之首。

如此道来,玉溪的的确确是条文化之河。

玉屏村因背靠玉屏山而得名。玉溪河从村东缓缓北流,给这个依山而居的村落注入了灵动之气,小街依水而成,一两千米的河道上新旧桥梁就有四座,天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

玉溪河从上游碧云到下游三溪,古桥保存有五六座之多,唯建在玉屏村的隆兴桥雄伟壮观。据县志载:汪若海等于乾隆四年(1739)重建隆兴桥。桥长42.6米,宽6.3米,高7.5米,三孔每孔净跨9.5米,桥南28级台阶,桥北14级台阶。

隆兴桥(倪建宁摄)

玉屏村在建设美好乡村时,在麻石桥面上立柱架梁,将老桥改建成一座花窗临水的廊桥,并在廊桥上设置桌椅,供人饮茶小憩。不仅如此,桥的下游建起了拦河坝,水位上升,气韵如湖。碧水之上建起了木屋餐厅,小小游船游动其中。河南建有广场,面河设戏台一座,临河廊亭逶迤。远远望去,蓝天之下是高高的玉屏山,粉墙黛瓦的民居挨着山脚向河边铺陈,装扮一新的玉溪河景观带就成了美居图的画眼。

见证玉屏村历史的不仅有隆兴桥,更有“九子环绕”的千年银杏树。千年银杏位于玉屏村管家组,旌德在老徽州地区时排名第二,划归宣城后属市“十大古树名木”之一。银杏高31米,胸围645厘米,冠幅840平方米,树龄约1000年左右。该树根蘖萌发能力极强,同一植株能萌生出不同年代的“子孙”,母树周围生长着9株小银杏,每株树高20余米,胸围100至150厘米不等,形成“多代同堂”“九子环绕”的奇特景观。母树枝下高3.5米的老干仍然坚实,根基四周隆突部分凹凸畸纹形成庞大的根盘,侧根裸露,缘地曲折蜿蜒。

据说这株古银杏有时夜间能发“荧光”,村民们视之若“神灵”。相传明代管姓先祖自山东南下时,看见这株银杏根盘庞大、浓荫高挺,预示着管氏族人可“生根发脉”,遂决定落脚定居。原有雄、雌银杏两株,相距三四十米。1957年,因大风刮断雄树枝头,被伐去做了戏台。从此,雌树孑然孤立,结实衰减。1990年,县政府拨款修筑石坡,清理树下杂物,以保障其平安生长。1995年,小孩在树下玩火,火苗顺树干上蹿,虽及时扑救未造成致命损伤,但其长势渐衰。

玉屏村还有过一段非常热闹的历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玉屏村是上海后方三线厂在旌德的大本营,建有立新配件厂、延安机械厂、仪电中学等单位,细心的人现在还能在孙村镇通往德山里的公路边看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公路两边三四层老楼都是“小三线”建筑。

位于玉屏村的中国人民银行遗址

我初到旌德工作还是文艺青年的时候,知道一个笔名叫“半屏”的上海作者就在旌德德山里工作,那个“屏”字一定取自“玉屏山”。在玉屏村,上海知青了解了农村生活,熟悉了旌德的风土人情。玉屏村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人进了工厂当上了工人,周边老百姓知道了上海货,年轻人的衣着发型跟着上海知青学起了时尚,到三线厂看电影更是文化生活中的一大喜事。在旌德工作生活20年的上海工人,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旌德。玉屏山、玉溪河见证了一个毛头小伙成为一个中年男子的过程,旌德无疑成了他们的精神故乡。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曾说,“我们记忆最美好的部分在我们身外,存在于带雨点的一丝微风吹拂之中,存在于一间卧房发霉的味道之中,或存在于第一个火苗的气味之中,在凡是我们的头脑没有加以思考,不屑于加以记忆,可是我们自己追寻到了的地方。这是最后库存的往日,也是最美妙的部分,到了我们的泪水似乎已完全枯竭的时候,它仍能叫我们流下热泪。”

秀丽的玉屏村(江建兴摄)

时隔30年后,上海三线厂的老职工重聚旌德,他们对玉屏村更是充满感情,看着玉屏村的变化他们打心眼里高兴。他们都会从玉屏村从旌德带些农特产品回上海,告诉亲友这是自己“故乡”的产品;他们会拍下玉屏村的美丽照片,告诉亲友这里是自己奉献青春的地方,是自己常常梦到的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旌德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