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红”保险创新需合规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3-01 14:50

花几十元保费,被保险人若在保险期内因新冠疫情被隔离,可享受津贴补助,每天金额上百元到上 千元不等……最近,“隔离险”在各大社交平台火出圈。其实,除了“隔离险”,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还曾推出 “奋斗险”“白领保险”“熬夜险”等产品。这些网红保险真像宣传的那么靠谱吗?会不会暗藏风险?记者进行了调查。

“隔离险”火出圈,低保高赔成营销利器

你听说过“隔离险”吗?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一种俗称“隔离险”的保险产品,以保费低、保额高、易投保等作为营销卖点,在网络上不断升温,受到消费者青睐。

那么,“隔离险”到底是个什么险种?据悉,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其实是意外险附加隔离责任。以一家保险推出的“新冠隔离津贴保险”为例,该产品的保 险条款是《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条款(互联网)》,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承保新冠病毒导致的保险事故,其中也包括了新冠隔离津贴。

记者查询发现,互联网平台上推荐的“隔离险”,投保门槛较低,保费大多只需要几十元。保障时间方面,有的几十天,有的长达1年,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被隔离,可以每天获得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赔偿。此类保险往往同时保障确诊、意外伤害等情况。

“隔离险”看起来很美,好像被隔离了就能获赔,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记者在一些网络投诉平台上看到不少关于 “隔离险”的投诉,投诉的重点集中在“被隔离却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等。有消费者在平台上吐槽,自己购买了一款“新冠隔 离疫情津贴险”,产品宣传页面上标明,对因乘坐交通工具与新冠患者接触而被集中隔离的有每日1000元的高额补贴。然而,在隔离结束后申请理赔时,她却被 保险公司客服告知,该产品只保障因集中隔离自费的情况,由于她属于免费隔离,而且条款中将免费隔离列为除外责任,所以“不予理赔”。

据了解,市场上在售的“隔离险”大多在宣传时突出所谓低保费、高保额特点,理赔的种种限制条件却隐藏在销售页面“查看更多”下的《投保须知及声明》和 《保险条款》中,消费者若不仔细查看,很容易忽视。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要坐公共交通出差,本来看到网上有推出 ‘隔离险’,觉得是个好事,可以在疫情期间获得更多保障,打算购买,但目前从产品宣传和理赔情况来看,一些保险公司有些走偏了,网上吐槽的很多。 ”合肥市民周彩虹说。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投保需谨慎

近些年,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险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一些针对特定形势、特定人群的保险产品也是层出不穷。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部分保险公司针对上班族推出了“奋斗险”“白领保险”产品;还有保险公司推出过“熬夜险”“恋爱险”“熊孩子险”等产品,可以说“没 有不能保的,只有想不到的”。业内分析认为,这些看似奇葩的保险,产生有其特定的逻辑:一方面,保险公司以博眼球为目的,搞“噱头”营销。目前保险市场上 有很多产品都很相似,难以脱颖而出,因此保险公司倾向于设计能够吸睛的保险产品,而产品诞生还往往伴随着公共事件,比如疫情常态化、年轻人热衷熬夜等,比 较容易形成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的传统业务模式中,获客成本比较高昂。与之相反,大多数互联网保险费用并不高且具有个性化,因此很容易受到年 轻消费者追捧,保险公司的获客成本大大降低。

那这些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保险新品, 究竟靠不靠谱?采访中有保险从业人士坦言,部分保险产品在销售时为博眼球刻意夸大宣传,盲目迎合市场存在误导倾向,容易引发消费纠纷。一些保险机构缺乏风 险提示,产品信息存在歧义和误导,这些都会损害消费者权益。随着这些营销乱象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案件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9年,银保监会接 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共1.99万件,是2016年投诉量的7倍。

业内人士提 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认真查看保险条款,注重查看条款对被保险人的限定和要求,确保自己满足投保规则。同时,仔细阅读免责条款,有不明白的可以要 求销售人员解释说明,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再投保。此外,保险是以补偿被保险人损失为核心目的,被保险人不要寄希望通过保险来实现“躺赚”,消费者在购买此 类保险产品时要更加谨慎。

“网红”保险勿玩套路,产品宣传要规范

保险产品的设计不应偏离保险本源,对于好的创新保险产品,应当给予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对于存有潜在风险的不当创新,也应当进行有效监管。

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前不久,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将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 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在规范宣传销售行为方面,要求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 的保障责任等重要情况做出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在明确保险责任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在产 品销售过程应充分履行说明义务,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理赔条件等进行充分说明,并依法依规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和说 明。

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渗透率从2013年的2%到2018年的 5%,再到2020年的6.4%,处于持续增长区间。有机构预计,2023年互联网保险渗透率有望超过10%,发展空间不容小觑。新年伊始,各保险公司先 后发布营收数据和理赔报告。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互联网保险业务占比不断提升,依然是险企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针对保险行业问题,近年来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重点之一就是严查产品开发设计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基础,追求营销效果,炒噱头、蹭热点等问题。在快速发展 过程中,保险公司也不能只看到短期的业绩。专家指出,保险公司在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时,要端正经营理念,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险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基 础,在综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风险程度的情况下,依法合规开发产品,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科学理性经营,为消费者提供 切实有效的风险保障。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