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跨越】圆梦小康 再启新程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10-19 10:28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脱贫路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安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458200_tpcl_1666016342772.jpg

金秋时节,宁国市南极乡农民忙着晒秋。特约摄影 李晓红 摄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群众过上小康生活

10年前,金寨县大湾村村民陈泽申住在山上的小土屋里,与孙子相依为命,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10年后,陈泽申搬进新楼房,吃上了“旅游饭”,在家门口接待游客,售卖农产品,还兼职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孙子在省城工作,一家人日子红红火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深入贫困地区,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全省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谱写了战胜贫困圆梦小康的壮丽篇章。

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十年,江淮大地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部纳入综合医疗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14万人次,完成34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家庭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基本医疗有了保障,孩子们都能有学上,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这十年,贫困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788元增至2020年的14763元、翻了一番多;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132元增至2020年的11659元,增长近5倍。

这十年,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2万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5.4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累计投资170亿元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村村通动力电工程;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2%,较2015年底提高23.7个百分点;行政村全部通宽带,光纤网络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过去长期困扰基层的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有效解决,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好日子再上一层楼

太湖县天华镇马庙村41岁的脱贫户黄转青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因患有先天性弱视,外出务工处处受限,前些年在外摆过地摊、做过销售,日子过得较难。

2019年,黄转青回到家乡太湖县,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干起土猪养殖,如今他的养殖事业红红火火,肥猪满圈。“现在有10头猪,一头猪养10个月就能出栏,长到100多公斤,可以卖到三四千元,年收入两三万元。”黄转青告诉记者,现在妻子在外打工,他在家养猪,照顾两个孩子,加上各项政策兜底,生活很安稳。

“养猪有3000块钱产业补助,村里还帮我买了防贫保,给我的养殖上了保险。孩子们上学,有教育帮扶政策,学费基本上不用愁。”黄转青说。

自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筑牢返贫防线。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优化设置村组网格23.96万个、遴选网格员24.11万人,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监测对象,全省共识别监测对象9.65万户、26.7万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七成以上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风险。

同时,我省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管理和及时帮扶,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确保帮扶对象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及时帮扶。截至7月底,全省农村低保对象172.94万人、特困人口32.86万人,人均低保补助水平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分别为457元/月、903元/月,农村临时救助水平达2289元/人次。

通过产业强、就业稳、主体带等10项举措,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21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3618元、增长16.8%,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个百分点;3000个出列村村均集体收入44.42万元、增长31.3%;今年上半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79元,比全国高3017元,绝对值在脱贫县农村住户监测调查的22个省(区、市)中位列第一。

两大战略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10月4日,秋雨时至,皖南山区天气转凉,在泾县茂林镇唐里村皖南大峡谷激情漂流点,碧水潺潺,竹林悠悠,优美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这几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漂流的游客还是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暑假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项目负责人郑兴华来自浙江省安吉县,他告诉记者,漂流项目落户唐里村后,人气兴旺,还带动当地村民40多人就业。

村民姚兴农在这里做护漂员,一年稳定收入四五万元。“现在旅游人气旺,我老婆在家里开了一家农家乐,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元。”姚兴农高兴地说。

战胜绝对贫困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我省推进两大战略有效衔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构建起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三位一体”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将全省104个县(市、区)分为先行示范区、正常推进区、持续攻坚区,分类梯度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在政策衔接上,我省切实抓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和社会帮扶等主要帮扶政策衔接,制定出台60项衔接政策,构建起“1+33+N”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将20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统筹各类资源倾斜支持。

通过深入实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农村生态保护、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五大提升行动”,全面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动能。目前,全省3000个脱贫村实现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82.8%的脱贫户发展了产业项目;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195.4万人,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4.59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6.5%;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农业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乡村建设行动有力有序推进,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