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一个小山村的“护树童话”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10-10 10:19

古树给小山村带来如织游客。

千岁古树至今仍枝繁叶茂。

宣州区溪口镇天竺村。

村民守护着古树,也相信古树会带来吉祥。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

宣城,作为“全国山水美丽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安徽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孕育出种类繁多的物种。天然厚礼,欣然护之。宣城正通过扎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描绘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越来越多的宣城人,也积极参与到绿色共建实践之中,写就一个个守护多样宣城的美好故事。

初秋的午后,宣州区溪口镇天竺村,晴空湛碧,山林叠翠流金。

村民罗小平抄起一把镰刀,走到村口一棵1200岁的古红豆杉下,摸摸树干,望望树冠,然后细心清理起周围的杂草来。

这棵宣城最老的古树,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却还是枝繁叶茂,绿荫如盖,并因此成为皖南川藏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人的到来。它的身上,不仅烙印着大自然令人震撼的生命力,也记录了一个小山村的“护树童话”。

“我们都是在这棵树下长大的,夏天时躲进空心的树干里玩捉迷藏,秋冬时又一个个爬到树上采红果子……”58岁的罗小平感慨,这棵古树,几乎凝固着天竺村盘岭村民组每个人的童年乐趣。

虽然那时,村里人还不知道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但老人们仍常常告诫孩子们:要保护这棵树,不能伤害它。在他们眼中,这棵长在村口的巨树,是村里的风水,能为村子挡风遮雨甚至阻挡灾难,让村里人遇难成祥。

日复一日的告诫,日渐成为村里人一致遵守的规矩。乡亲们生火做饭、盖房建屋,从来没想过砍一根古树的枝桠。还有很多人主动当起“义务巡视员”,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前往察看,主动报告。

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施行,村里(生产队)把耕地、经济林地,分配给一家一户耕种经营。在分配大会上,全村人一致约定:村口的古树片区,是村里集体所有的风景,不分给任何家庭,大家都有责任保护好。“那时我是生产队的副队长,我清楚记得,这一条被写在会议记录本上。”罗小平回忆。

90年代,村里人发现,原本四季常青的古树,变得有些枯黄,不少枝桠甚至有枯死的迹象。

“看着很痛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村民们合计后,把情况反映到了村里。

在村里的支持和帮助下,大家找到了古树发枯的原因:修路造成的水土流失,让古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知道了问题所在,村民们自发行动起来。他们挑来土壤,在古树根部堆高,又找来石块,层层垒高,防止水土流失。

村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古树一日日重新焕发生机。那浓浓绿荫带回的清凉,也让村口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人们的尊重、爱护之情,历久弥深。

住在古树上头的张春娣一家,从来不让自家的生活废水流向古树的生长区域;古树西南边有片毛竹林,每到春天的时候,罗小平等人总要砍掉靠近古树的一片竹笋,防止竹笋长大,抢夺古树的阳光;刮风下雪之际,大家更是提前扛好毛竹,做好给枝桠打撑子的准备。

2009年,宣州区林业部门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时,发现这株古树乃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且树龄超过1200岁,是第四季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当年年底,古树正式被挂牌保护起来。

有了“身份证”,红豆杉的保护又增添了官方力量。每年,林业部门不仅会安排专人养护、监测,还会定期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过来,为古树体检、施肥,以及做根系复壮、病虫害防治、空洞修补等各项养护。

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撒手不管”。

因红豆杉树皮含有抗癌物质紫杉醇,一度有人不远千里来到天竺村,想要刮下树皮带走。村民们对这样的陌生人,总是充满警惕,一旦发现对方表现不对劲,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

也有人带着香火、红布,在树前行礼,希望得到“神树”的庇佑。村里人也会及时清理掉垃圾,并劝导这些外来者不要过分神话古树。

“这么珍贵的树种,生在我们村,是我们的福气,我们应该保护好它!”村民俞光江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心声。

这些年,千年红豆杉的存在,也让天竺村声名远播。天竺村党总支书记汪双龙细细数来:“这里,不仅建设了停车广场,成为网红自驾线路皖南川藏线的重要节点,还美化了周边环境,打造了红豆杉古树公园,形成一处心旷神怡的特色景点。”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天竺村停留。他们夸赞村里的环境好,就像是天然氧吧。村里的乡亲们,也卖上了山野村货,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每当看到村里游人如织时,老人们昔日的话语总会在罗小平耳畔再次响起:“古树,会带来吉祥和福气。”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