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英才荟萃之“萃”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12-18 10:21

我市举行“科技副总”聘任仪式。(资料图片)

我筑凤凰巢,我种凤凰树,凤栖敬亭山,凰聚宛陵湖。

12月12日,一场特殊的“城市告白”在宛陵湖畔上演——我市举行首个“人才日”,以城市之名向全球人才深情告白,为各类人才颁发“专属福利”。

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我市都将以专属节日的形式,向来宣、留宣、爱宣的专家、人才表达敬意。

宣城何以能成为群英荟萃之地和人才向往之城?

因为这里“萃”聚了高水平发展平台。我市获批省首批企业研发中心42家,全省第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6.7%,全省第4。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吸引高端人才“栖息”于此。

因为这里集“萃”了发达的产业链和广阔的成长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2+3+4”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全市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6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增长数均为历年之最,让研发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能大展作为。

因为这里有精“萃”让人安心创业的舒适环境。“宣十条”人才政策不断升级,为核心人才赠送住房,不断扩充学位、兴建医院,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让宣城成为“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

可以说,眼下的宣城,每一处都是干事创业创新的“梦工厂”,每一位来宣的人才都是“座上宾”,在宣的每一天都是“人才日”!

枝繁巢暖 人才荟 公式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致力打造人才荟萃的宣城,以“宣城爱才”的温度点燃“人才兴宣”的热度,切实把“第一资源”转化为推进宣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

“宣城爱才”,这种从心底对人才的偏爱,写在每一个细节里。

从年头到年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对推进人才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今年4月2日,在我市第四场政商恳谈会上,对企业提出的人才引进问题,市委书记李中旗帜鲜明地表示:“我筑凤凰巢,我种凤凰树,凤栖敬亭山,凰聚宛陵湖。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想方设法筑巢引凤,让政策的‘及时雨’,下到所有的中小企业。”

12月12日,在全市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上,李中强调:“力争在打造一流创新平台、锻造一流创新人才队伍、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营造一流创新和人才生态上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打造‘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创新高地和人才支撑。”

市长何淳宽对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抓好我市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放大政策效应,吸引各层次优秀人才集聚。”

引人才争在朝夕,好理念重在落实。

今年4月初,我市《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宣十条”)重磅发布,着眼人才“引、育、用、留”等关键环节,为人才提供精准度更优、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的好政策。

11月底,我市又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人才支撑的若干举措》,用28条举措再次搭建起为人才来宣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

政策吸引人,“礼”遇人才,是宣城对人才的诚意之举。

“招人才‘真材实料’。除了待遇保障,宣城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具有含金量的岗位,人生价值充分实现!”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的虞坚炜博士是享受到“宣十条”赠房待遇的人才。

虞坚炜是江苏无锡人,去年博士毕业,对比过一些城市的人才政策,宣城的政策让他觉得更有吸引力。宣城光伏产业发展很快,让虞坚炜对未来很有信心,所以他还将妻子介绍到宣城一家新能源企业工作,夫妻二人安心在宣城扎根发展。

不仅是虞坚炜,近年来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依托“宣十条”的政策支持,已先后从国内外知名院校,引进博士10名,柔性引进光伏领域顶级专家顾问6名。

梧桐茂兮。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奋力打造皖南区域人才高地的意见》、“宛陵聚才行动”若干政策,实施市直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专项编制管理使用办法、博士创新工作站管理办法等,形成了从工业领域到农业领域、服务领域,从高端人才到基础人才,从国内人才到国际人才的全覆盖、全方位“1+1+N”人才服务政策体系。

凤凰来栖。今年以来,我市共引进各类人才3.4万人,成为全省5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连续3年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

八方引才 精 公式 会聚

每一条政策,都是诚意。每一次跨越山海,都是为了共同奔赴更好的未来。

“只要你来,只要我有,你需要什么,我们都会给!”

“宣城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更能成就人才。我们将全方位助力每位人才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今年,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去全国高校巡回“路演”,他们在高校内向广大青年才俊推介宣城,邀请青年人才做“城市合伙人”;全市组织部长分赴省内外135所高校,开展交流洽谈、宣讲推介、招才引智;我市在深圳成立了人才工作站,致力推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深入融合……

高规格的引才阵容,多样化的招才引智活动,为的就是让人才鳞集毛萃,全面彰显我市惜才爱才、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

特别对于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我市更是千方百计寻觅。

去年11月,我市组织开展“寻梦宣城 才汇宛陵”人才周活动,统筹举办洽谈招聘、峰会论坛、竞技赛事、交友联谊等8大类29场子活动。举办宣城“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宣城市校地合作对接会以及重点产业人才引进百校云聘会,吸引省内外164所高校参与活动,全网阅读量达1200余万次。

除了通过这类平台“引人才”,我市还创新打法,通过“政聘企用”“给编制”等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

简单来说,“政聘企用”就是通过“编制吸引、政引企用、联合培养”的形式,将引进人才派驻重点产业企业培养锻炼2-3年,期满后人才自主选择留企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目前,我市已引进187名重点高校毕业生派驻重点产业企业培养使用。

“我们通过‘政聘企用’引进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人才,均就职于药品研发等高标准、高技术、严要求的领域。”美诺华药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小蕾介绍,这样的招引模式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笔引才成本,更重要的是人才帮助企业破解了不少“卡脖子”难题,紧缺人才到企成为企业加速奔跑的“动力源”。

全面助飞 出类拔 公式

众所周知,政策吸引人,但能留住人的永远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生态。

近年来,我市倾心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良好环境,既“护航”,又“伴飞”,让人才都能发挥所长,实现才尽其用,出类拔萃,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020年,高端人才徐晓华带领团队来宣后,我市各级各部门均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其腾飞发展。仅3年时间,徐晓华创立的华晟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光伏独角兽企业,创造了异质结光伏制造领域全球第一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宣城为徐晓华施展才华、实现光伏梦想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

为了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我市还突出人才引用“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鲜明态度。

为了解决企业普遍反映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市靶向发力,选聘21位高校院所教师或科研人员,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全日制博士学位作为“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帮助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工大的鲍智勇教授,在今年正式被聘为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担任“科技副总”后,他“泡”在企业生产一线,带领立讯研发团队对金属合金材料等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技术的突破进展,实现了引进一个“科技副总”,影响一个企业,聚集一批人才的显著成效。

深化校地合作,是拓展优质高端“人才圈”的另一重要途径。

目前,我市已和150余所高校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组团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对接洽谈,推动了合肥工业大学与重点企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同时,不断延伸合作“触角”,实施校地校企合作,共同育才用才。支持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汽车学院、光伏学院,推进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努力招引培养一批“拿来即用”的工程技术人才。推进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成立一个专班、制定一套政策、开发一批课程”等“十个一”机制,推动建立基地建设操作规程和服务保障方案,去年以来累计吸引全国1200余所高校近5.8万名大学生来宣开展“三实”活动。

为了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我市还深入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目前全市有A股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先后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11个,集聚各类研发人才1.2万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人才分别达到1.44万人和1.89万人,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5项,留住各类人才在宣寻梦追梦喜圆梦。

留凤长栖 纯 公式 服务

从出行交通、看病入学,到平台搭建、支持创业,我市把服务人才、关爱人才融汇于人才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材料学博士Mustafa Haider是一名巴基斯坦人,是我市引进的高端人才。

作为高层次人才,Mustafa Haider在宣城可享受从安居到子女就学,再到看病就医等一揽子政策。Mustafa Haider有3个孩子,小儿子在巴基斯坦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唇裂。今年,在我市医疗部门的主动服务下,Mustafa Haider的小儿子在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唇裂手术,并且恢复得很好。大女儿也已经在北师大宣城校区就读,他本人也获得了我市的赠房资格。

目前,Mustafa Haider正在和团队一起攻克光伏技术提升难题,助力我市关键产业链布局和发展。“我充分感受到了宣城对人才的关心,这座城市好暖。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一起建设宣城!”Mustafa Haider在宣安家又安心。

把人才“引进来”,让人才“留下来”。目前,我市致力臻萃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让人才安居乐业的养人之城。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节庆日期间市领导带头慰问专家人才。今年以来,通过政商恳谈会、女企业家座谈会等“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家和人才急难愁盼问题27个。

——每月开展人才“谈心谈话日”活动,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与32名人才面对面谈心交流。实施企业家“菁英特训”计划,先后在华为全球培训中心举办企业领航人才战略培训班2期,培训全市头部企业家100人。

——开通上线“宣城人才码”,实行“不见面”审批,“云”上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变“先申后享”为“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目前已有1.4万名人才申领,实现一“码”在手、人才无忧。

——建立“宛陵优才卡”制度,为333名优秀民营企业家、人才颁发宛陵优才卡,提供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人才就医、子女入学等9项优质服务。加大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力度,向郭铁等10名高层次人才授予“宣城市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表彰“敬亭英才”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

凤栖敬亭山,凰聚宛陵湖。来吧,荟萃宣城,与宣城同行,双向奔赴,双向成就!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