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白墙黛瓦处,绿色智慧城,安徽绩溪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中欣 发表时间:01-29 09:49

远山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黄山与西天目山交接的皖南山区里,藏着一座清新自然的小县城。白天窗明几净,深夜星空无垠;晴天里,天空瓦蓝瓦蓝的;阴雨时分,一幅幅中国山水画浑然天成。它就是皖南小城——绩溪。

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之一,绩溪古来素有“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的美谈。而今,这里“有山皆奇,无水不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寿带之乡”等多项国字号荣誉称号,让它更因生态文明而美名远扬。

绩溪县家朋乡古村落。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古时徽州六县之一,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它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现隶属于宣城市管辖。绩溪县森林覆盖率达76.5%,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绩溪县有龙川景区、徽杭古道景区、千年仁里景区、鄣山大峡谷等著名景点。

能源升级

借用绿水发“绿电”

绩溪,这座包裹在层层山峦中的小县城,2018年这里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2%以上。

去年6月,绩溪县城区自动空气监测站捕捉到了两个“好数字”——大气颗粒物浓度PM10和PM2.5均创下历史新低的34.6和13.8(微克/立方米)。县环保局程俊飞告诉记者,蓝天白云的“高分”背后,是绩溪环保、住建、水务、行政执法局等诸多部门和乡镇政府交上的高质量生态答卷。

绩溪新城的公园美景如画

城市要呼吸,天空如何蓝?目前,绩溪县正在经历一场“能源升级”,变传统的砍柴取火烧煤发电为借用绿水发“绿电”。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距离绩溪县城约30公里的伏岭山上,只见“高峡出平湖”,安徽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就在眼前。

“抽水蓄能电站不是传统的截流发电,而是将蓄积起来的雨水和溪水,通过天然山势位差来循环发电。”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部李磊指着半山腰的下水库和高差达620米的上水库告诉记者,电站共安装了6台30万千瓦可逆式机组,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2018年6月,下水库大坝、进出水口、库岸防护等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并通过蓄水预验收。今年5月,上水库即将完成蓄水。

“建成后,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将承担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于保障皖电东送,特别是促进绩溪及其周边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河长”“林长”

全民参与护生态

扬之河发源于绩溪县境内,是县内三大河流之一,也是新安江的重要源头之一。“现在,扬之河边搭棚子、盖房子的没了,往河里偷倒垃圾、电鱼炸鱼、采砂的也越来越少了。”

绩溪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潘彪担任县级“民间河长”已经有一年半了。虽然没有经费也没有工资,这个“民间河长”潘彪依旧乐呵呵。每周,他都要开着车沿着扬之河巡查负责的河段两到三次,一旦发现违法搭建、非法捕鱼及周边企业偷排偷倒,就立即取证上报。

2017年,绩溪县在原由党政干部任“河长”制度的基础上,在全省创新推出“民间河长”制和“河道警长”制,“民间河长”由县政府公开对外招募,当地群众志愿报名担任。县水务局河长办工作人员回忆说:“原本以为这样的义务劳动没人应聘。没想到,最后报名人数太多,筛选都来不及。”

被绿水青山围绕着的安徽绩溪家朋乡

如今,像潘彪这样的“民间河长”有138名,其中,县级民间河长27名,乡村级民间河长138名,目前,县境内大到一条河,小到山里的一条溪都有人“贴心看护”——既有党政干部担任的各级“河长”,也有普通群众义务担任的“民间河长”“河警”。

“幼时记忆里,家乡水又清又甜。长大后外出求学也对其念念不忘。闯荡几年后,我还是决定回来守护这好山好水。”90后小伙子曹强是绩溪县家朋乡人,如今是绩溪县水务局一名协助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工作人员。站在绩溪县扬之河城北入口水生态公园示范点,面对河水,他由衷地说,“回家工作,真好!”

这几年,在河长和林长们的通力合作下,绩溪水生态与林生态有机共融。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幸福庄园”,在绩溪山水之间、河道两岸涌现,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曹强这样年轻人才“回巢”。

监控平台

智能化研判环境

绩溪曾是安徽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绩溪县就开展了大规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

县环保局章向红介绍说,当时,山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就是伏岭镇,成为全省首批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试点,从1984年开始实施至1991年竣工,总投资38.7万元,有效治理面积24平方公里。此后,绩溪县就加快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步伐。

2016年,绩溪县在26个贫困村之一的金沙镇兵坑村,结合脱贫攻坚产业项目生态漂流产业的开发,启动实施兵坑源1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综合项目。治理不仅让生态环境改善,更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双重效应。程良元、胡邦来曾经是兵坑村最贫困的两个家庭之一,2017年,他们仅从漂流和河道治理务工中增收就超万元。

2017年,绩溪县启动实施全省首个县域生态环保智慧监控平台

为了守护好不容易从穷山恶水变回来的“金山秀水”,这几年,绩溪又用上了“现代武器”。2017年,绩溪县启动实施全省首个县域生态环保智慧监控平台,将县域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等水陆空信息“一网打尽”。来自西安交大长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陈黎明,长期值守在绩溪县环保局,为智慧平台提供服务技术支持。

他介绍说,智慧平台由1个应急指挥中心、2个高空探头及重载云台、6个城区道路扬尘监测点、5个水质自动分析监测站等组成。“除了实时监控和报警,智慧平台依托大数据处理,能对环境变化进行智能化研判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就可以根据这些分析数据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文旅强县

美食体验研学游

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绿色产业化” 就是把生态优势直接转化为发展优势。绩溪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生态、文化、区位优势集聚,把文旅强县作为发展战略。

目前,绩溪有5A级龙川景区,4A级徽杭古道、鄣山大峡谷、太极湖村、徽菜文化园,还有家朋摄影小镇、千年仁里、皖浙天路等30多处景区景点。景区现在都非常火爆,美食游、体验游、研学游蓬勃发展,绩溪已连续两年被评为长三角自驾游热门十强城市,成为安徽省旅游强县。去年以来,省内外知名企业纷纷看好绩溪、投资绩溪,引来一批文化旅游大项目。

绩溪人坚决不招高能耗、有污染、税收贡献率低、劳动密集型、安全有隐患的项目。2016年以来,绩溪坚持产业绿色化,共否决招商引资项目23个、总投资近30亿元。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个意识已深入人心。

双城故事 | 每年秋天,可从上海骑行到绩溪

从上海出发,到达皖南绩溪,除了高铁高速,还有其他的出行方式吗?每年秋天,你还可以尝试骑自行车走一遭。2007年9月,上海“骑众”自行车运动网发起了第一届“马自骑”活动。从上海出发,方向绩溪,第一次“远征”是一支骑行小分队,仅40人。如今,12年过去了,这一连接起上海和绩溪的民间赛事年年举办,参与人数已经突破1000人。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骑友们,用自行车脚踏板丈量美丽动人的“皖浙天路”。

马拉松骑行是长距离耐力骑行运动,是考验选手的体力耐力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特色骑行活动。每年的骑行大会全程421.95公里,一路上青山绿水相伴,需24小时内不分昼夜骑完全程。多次参与“马自骑”活动的绩溪人蒋梦告诉记者,绩溪是徽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山水名人辈出,“马自骑”安徽段赛道正好穿越龙川、伏岭、家朋一线。

“沿途风光秀丽,徽派村落安详静谧,极富徽州韵味,骑手们如在画中飞驰。特别是家荆线山云岭险峻、秀美、高海拔、错落的生态环境、连绵不断的弯道,都给骑手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据介绍,绩溪已将源自上海的“马自骑”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户外旅游品牌一年一度举办,让更多人通过骑行“深呼吸”绩溪的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