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唐晓亮散文集《四色泾川》出版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23 18:59

  宣城传媒网讯(刘文胜)   泾县青年作家唐晓亮的散文集《四色泾川》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笔墨情缘》之后精心创作的又一力作。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反映泾县各个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的散文共71篇。计16万字。作者以泾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背景,以泾川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依托,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并且以绿、灰、白、红四种颜色描绘泾县、概括泾县,立体地再现了泾川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社会历史风貌。


唐晓亮散文

   沧桑查济   

  查济是泾县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西汉初年即已建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近1400年。查济也是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明朝后期鼎盛时人口逾十万,方圆十公里。村口建有“四门三塔”,村中三溪环流、街巷如织、民居森然。相传有108座石桥、108座祠堂和108座家庙,素有“查(遮)半天”之称。有诗赞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然而,在岁月的流逝和朝代的更迭中,查济经历了太多风雨的侵蚀、战争的洗劫和人为的破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今天的查济人口锐减,只有2500余人;虽然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和各类文物很少。不像陈村、赤滩那样整齐,更不比西递、宏村那么完好。一百零八座石桥,尚存“红楼桥”、麟指桥和天申桥等四十余座;一百零八座祠堂仅有“洪公祠”、“宝公祠”、“二甲祠”三座;一百零八座家庙,已杳不可寻、荡然无存。村中到处可见残垣断壁,到处可见被遗的破砖烂石,瓦砾片片,残迹斑斑,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查济,与陈村、赤滩同属于泾县,与西递、宏村同处于皖南,历史上有着相同的经历和相似的明清建筑,为什么遭遇不同命运相异?陈村、赤滩的明清建筑几乎没怎么被破坏,安然无恙;西递、宏村的古民居留传至今,几乎保存完好。查济为什么不能?

  近代以来,查济曾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灾难。

  第一次是1861年赖文光率领太平军与清乡勇在查济拉锯似的大战数月。他们或藏在村民家中,以民居为据点;或躲在祠庙里,以祠庙为突破口。杀声震耳炮火连天,大批祠庙被炸,近千座民宅被毁,死伤者甚众,其它文物、古董和有价值的财物被烧被抢被毁者不计其数。偌大的查济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享有“世外桃源”之称的人间仙境顿时变成了鬼哭狼嚎的“人间地狱”。这场历时数月的持久战还迫使在外经商做官的查济人东逃西窜不敢回家,造成粮食奇缺、经济拮据、商贸萧条,人丁大量外流。至光绪末年,查济这座号称十万人口的“皖南第一村”,仅存四千余人。

  第二次是1958年“大跃进”期间,村民们群巢出动上山砍伐。大批树木被砍,森林被毁,必然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记载,1960年山洪暴发,全村冲毁田地上千亩,倒塌各类房屋数千间,许多人被卷走、失踪,大批村民流离失所、沦为乞丐。

  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场浩劫,炸毁了查济村口的巴山塔,拆除了村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祠堂、厅屋,摧毁了所有的庙宇和庙宇里的设施,推倒了村中的全部十八座牌坊……

  笔者到过不少地方,亲眼目睹过许多古老的村庄,亲身感受过那些村庄里明清建筑的恢宏与壮丽,但没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有查济这么庞大,更没有一个古老的村庄遭受如此之劫难,变得如此之颓废、荒凉。这究竟是查济的错误,还是历史的过失?是查济的不幸,还是民族的悲哀?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正视和思考的沉重话题。

>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