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郎溪: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17 09:35

“傩面具是由脸谱和盔帽组成。脸谱的雕刻,必须选用红杨树木作为原材料,因其重量轻、强度高、弹性大且易加工,如此这般,制出的面具不仅轻巧,而且十分牢固,即便是历经百年岁月,依旧能保持完好。”日前,在郎溪县梅渚镇中心学校传来阵阵掌声,省级非遗项目傩面具制作传承人戴修义向在场学生讲解梅渚傩面具制作工艺,教授学生制作泥塑。在他的面前是一排排已经做好的傩面具和半成品,十分引人瞩目,现场学生们听的仔细认真,并积极互动。

傩面具是梅渚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表演的重要道具,傩面具制作也是省级非遗项目。今年68岁的的戴修义,从事面具雕刻已有30多年了,在承袭祖传技艺的同时,他不断创新,将传统雕刻工艺与梅渚的民间艺术融会贯通。30年前,戴修义跟着岳父学雕刻,祖传的手艺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五代。傩面具,素以“千神千面”著称,单从形象上来看,有的森严凌厉、有的眉粗眼大、有的龇牙咧齿、有的温文尔雅……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在戴修义眼里,只要掌握好要点,潜心研究,就能在传承的基础上雕出好的作品。

“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还培养了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梅渚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远冰表示,该校很早就开始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并结合梅渚特色不定期邀请小马灯、跳五猖传承人来学校讲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双减”政策后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积极开展本土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申报和保护,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进企业活动,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培训,促进全县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余克俭 张晰)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