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生态文明:检验执政能力的新标准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9-19 15: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时代课题,凸显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科学水平,必将引领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生态文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强调人和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深刻揭示了生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社会发展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涵,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从绿色发展的理念把握生态文明,表明环境和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深化

生态文明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特征,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从逐步提出五大文明,又到强调“五化同步”“五大发展理念”,使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生态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建设在内“五位一体”的崭新格局,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我们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生态问题,认识到生态建设的战略地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建设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国内外发展模式的科学总结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更是中国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信息化和生态化是21世纪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21世纪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实质上是人类文明结构的信息化与生态化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发展。人类已经走出依靠土地资源的农业文明,又即将走出依靠自然资源的工业文明,现正站在生态文明的门槛上,即将步入依靠自身智慧资源而实现信息增殖的全球生态文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绿色产业中发掘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将挑战变为机遇,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核心是建立系统完整的体制机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搭好基础性框架,要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向海英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