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臧永元:40余载为21位烈士“正名”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记者 胡文慧 发表时间:12-15 08:33

因为一句承诺,他辗转40余载只为给21名烈士“正名”,走遍了郎溪县姚村夏桥的每一个角落;漫漫追寻路,一次次的申报,他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耗尽半生时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革命历史,让红色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在他的身上永远燃烧着火红的激情,血液流淌着不灭的军魂!他就是郎溪县人民法院退休干部臧永元。

泛黄的信纸,褪色的墨迹,记者看到在臧永元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100多本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我的宝贝,也是我的财富。它们见证了我为烈士的正名之路。”臧永元介绍道,这些材料中,有姚村暴动情况记录、赤卫队员详细情况介绍、知情人士的回忆录等。看着这些申报材料,臧永元回忆起了自己为烈士“正名”的漫漫追寻路。

背负嘱托 踏上“正名”之路

1930年的夏天,郎溪姚村红旗猎猎,呐喊声声。农民赤卫队高举镰刀斧头,掀起一场暴动,创建了郎溪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姚村苏维埃政府,这是姚村最鲜明的红色记忆。

“姚村有不少先辈在暴动中牺牲,我母亲是牺牲队员熊恩才的遗孀,我的三哥熊传富是他的遗腹子。”1979年,臧永元从部队转业回郎溪工作后,母亲多次嘱咐其帮熊恩才申报烈士身份,臧永元这才发现,被当地老百姓视为楷模的革命先辈们,却一直没被认定为烈士。

“逝去的烈士不应该被忘记,历史应当铭记”。怀着对母亲许下的承诺,对革命先辈的敬意,臧永元做出了一个决定:不管过去多少年,都要为牺牲的姚村赤卫队员“正名”!这位昔日老兵,像一位重归部队的战士,听到了一声命令,重新披挂,整装待发。自此,臧永元踏上了为烈士“正名”的追寻之路,而这条路,一走就是40余载。

几经周折 8位烈士终得“正名”

“正名”,首先要确定所有牺牲的姚村赤卫队员的姓名。臧永元发现,可供利用的资料十分之少,臧永元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四处走访调查。他根据母亲的回忆,走遍了姚村夏桥的每一个角落,先后找到了60多名知情人,最终确认了家乡有21人参加赤卫队,在姚村暴动中牺牲。

1981年臧永元将调查收集21人的材料,上报到郎溪县民政局和省民政厅。然而因为缺少认定资料,第一次申报并没有成功。2001年退休之后,臧永元更是将全部精力放在追寻之路上。2011年,臧永元完善相关材料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申报,但由于年代太久远,依旧没能等到好消息。几次申报不成,再加上2014年患上了糖尿病和心脏病,先后做过3次搭桥手术。家人担心臧永元的身体,纷纷劝导他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当年赤卫队员为了农民打天下,不怕流血牺牲,我为他们做这点事,无怨无悔,我需要坚持下去。”这是臧永元的心声,也是他的动力。虽告别部队,但臧永元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永不认输的军人本色。他一遍遍到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联系当地新四军后人,深挖历史细节。

2013年,臧永元第三次先申报了当地党史资料记载较完整的8位赤卫队员。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同意追认陈建富等八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牺牲80多年后,在藏永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8位革命烈士终得“正名”。

40年追寻 坚持“一个不能少”

完成母亲嘱托后的臧永元并没有因此松懈停下脚步。他回忆道,自己的三哥熊传富得知这个好消息后,看到已是古稀老人的兄长激动得泪流满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能因为自家的事情解决了就放手不管了,13位英雄的遗属们还在苦苦等待着好结果。”

“21位烈士一个都不能少!”这是臧永元给自己、给烈士们的承诺。

之后的岁月里,臧永元继续为其他13位烈士奔走。2016年到2019年,臧永元3次赴省民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咨询、完善相关认定。2021年5月21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最新收集的资料,上交到了上级部门。令人激动的是,当年11月19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终于收到了13位烈士追认的批复。

“我从1979年开始为参加姚村暴动的烈士正名。到2021年11月,21名烈士追认正名全部批复完毕。21名烈士,终于可以安心长眠了!”回顾申报之路,臧永元眼中泛起了泪花。

青山有幸埋忠骨,岁月从不负忠烈。跨越43载的追寻,追寻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荣誉,更是一种对革命先辈不至湮灭的纪念。如今,83岁高龄的臧永元依然精神矍铄,他经常到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参观者讲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同时,他还多次为郎溪县人民法院的同志们讲授党课,弘扬革命精神。“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记得革命先辈们曾经的付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臧永元说道。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