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20231113《百姓热线》宣城市科技局
来源:市广电台广播中心《百姓热线》 作者: 发表时间:12-12 09:15

上线单位

宣城市科技局

上线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上线人员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竞

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 宛玲

上线主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

【主持人】关注市民生活,倾听百姓呼声。这里是由宣城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0.6和交通文艺广播FM106.1并机直播的百姓热线节目,我是祥子。今天的上线单位是宣城市科技局,为大家介绍我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首先我们请黄局长介绍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黄竞】好的。下面,我首先介绍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情况。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科创+产业”,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企业研发更加主动。截止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3.6亿元,同比增长26.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2.3%,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34.1%,较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发展更有质效。截止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6%,居全省第4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2.5%,居全省第5位。

三是全社会创新更具活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46%,较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市每万就业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增至140.9人,居全省第5位;入选“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人才总量增至34万人。

主持人:听完黄局长一串数字的介绍,我们深刻感受到全市科技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发展。那么我市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具体有哪些举措呢?

黄竞:宣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第一导向,强化创新资源统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树立“大科技”思维。一是高位谋划强势推动。切实发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统一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经济运行季度分析会、“三比三学三赶超”点评会,专题听取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并作出全面部署。二是设立资金强化投入。明确将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重点保障范围,科技工作专项资金比上年直接翻了两番。创新制定《宣城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设立700万元企业研发专项(从无到有)。三是纳入考核鞭策鼓劲。围绕“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总要求,将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纳入县市区、经开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形成科技创新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激发第一动力,培育科创企业森林。切实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实施“三个联合”。即,联合税务部门首创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指南》,引导企业规范管理,今年第一批高企认定通过率全省第3;联合经信、金融部门建立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推动企业向高端、高质和高新方向转变,全市A股上市高企数全省第3,上市后备企业均为高企;联合县(市区)、开发园区建立联动机制,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对高企实行正向激励,优先保障生产要素。二是实施“三个一批”。即,“双招双引”引进一批、“千企升级”提升一批、“创业孵化”培育一批,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和规上工业企业“高新化”。今年以来,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25家,是去年全年的1.3倍,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家;全市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25家,是去年全年的1.9倍。三是实施“三个清零”。制定《宣城市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工作方案》,实行“明白人”包保,靶向培训辅导,做到账表“应建尽建”、费用“应报尽报”、数据“应统尽统”。目前,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实现“三个清零”。

三、聚焦第一资源,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坚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重要支撑,“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才、聚才、留才。一是政策引才。首创“政聘企培”模式,迭代升级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十条”,创新推出“引人才送住房”,兑现“宣十条”政策补贴资金2500余万元,今年已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二是产业聚才。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人才“精准引培”工程,紧扣产业升级需要,定期发布宣城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因地制宜探索“人才飞地”模式。全市每万就业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增至140.9人,居全省第5位。三是服务留才。建立党政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开通上线“宣城人才码”,各类人才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向240名高层次产业人才颁发“宛陵优才卡”。

四、围绕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合作。一是企业出题。建立企业出课题、出经费、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体制机制,常态化征集、凝练企业技术需求,案例化汇编可转化科技成果,精准化开展安徽“双创汇”·走进宣城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73.67%。二是院校解题。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选派21名“科技副总”,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巡检,撬动高校院所把科技攻关放在企业,把研发成果落在企业。全市凝练企业技术需求攻关课题50项,同比增长56.3%。三是政府助题。设立2.6亿元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宣城子基金,推动科技创新普惠政策“应享尽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8.1%,居全省第5位。

【主持人】前面提到“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实现‘三个清零’”,请您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三个清零”经验做法。

【黄竞】企业是经济和科技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今年以来,宣城市委市政府在省科技厅“两清零”基础上强力推进“三清零”行动。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谋划在前,系统化推进。树牢创新首位战略。市委市政府把“三清零”行动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举措。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经济运行季度分析会、“三比三学三赶超”点评会,专题听取科技创新尤其是“三清零”工作汇报并作出全面部署。实施“三清零”行动。制度设计是行动的“最先一公里”。为实施好“三清零”行动,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宣城市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体系化工作格局。健全要素保障机制。研发项目是研发“三清零”的基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台《宣城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设立700万元企业研发引导资金,实行“市县联动、部门合作、企业自筹”,支持企业工艺提升、装备改造、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二、统筹在细,一体化落实。健全分级调度机制。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三清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清零”工作推进专班,按照“统一组织、部门协同、县区为主、分类帮扶”原则,健全市、县(市区)、园区、乡镇四级调度机制,积极做好“三清零”服务保障工作。完善联系服务机制。按照“职能对口、工作对应”、“属地管理、主体负责”、“行业对口、全面对应”原则,建立市直部门、县市区、企业间三方联系服务机制,按“一个企业、一名帮扶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项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分类推进机制。以2021年基准年中全市2097家规上工业企业为主体,对全市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情况尽数摸底,建立“三清零”企业库,为企业精准“画像”,针对总部基地企业、传统企业、纯加工企业等类型,“一企一账”,靶向发力,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以目标倒推“三清零”任务完成。

三、举措在实,颗粒化归仓。“明白人”包保。市、县(市区)两级分别从科技、经信、统计等部门和辖区(含园区、乡镇)抽调熟悉R&D科技统计工作人员,组建规上工业研发活动专业“明白人”队伍,分组包片包企业,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指导账表“应建尽建”、费用“应报尽报”、数据“应统尽统”,提高研发统计填报质量。“科技副总”助力。首创“政聘企培”模式,探索“科技副总”引才,选派“双链融合专员”21人,“政聘企培”引才165人,常态化征集、凝练企业技术需求,有组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9月,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320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73.67%。科技政策保障。强化涉企政策引导,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等补助政策“免申即享”,科技创新券等专项政策“随申随享”。落实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1.76亿元,同比增长24.5%。

四、管理在严,扁平化服务。突出“快”字抓培训。按照“统计+行业主管”部门方式,开展科技研发统计培训,指导企业强化研发管理,规范研发费用归集。2022年度科技统计年报开网伊始,即在全省率先举办全市科技研发统计“千人大培训”;目前全市已培训12场次、2800多人次,基本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培训辅导全覆盖。突出“准”字抓销号。建立企业创新活动销号制度,利用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组织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统计年报、月报填报;建立“月简报、季通报”制度,健全“任务提示、任务警示、任务交办”“三单机制”,按月分季通报晾晒“三清零”完成情况,强力推进“三清零”进度。突出“实”字抓服务。坚持为企办事就是为自己办事,企业发展就是地方发展,建立每月政商恳谈、“123”企业诉求处理反馈、周六要素保障会商等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首创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指南》,聘请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申请优惠政策,全市累计帮助争取资金1.54亿元。创新环境第三方满意度调查连续6个季度排名全省前5位。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我们也注意到宣城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科创飞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已经在上海松江揭牌并正式启用,希望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黄竞】9月22日下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揭牌仪式暨创新要素对接会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科创飞地”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和创新载体,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阻隔,以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特点,为产业转移、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新空间,对于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宣城抢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进“科创飞地”建设,构建“研发在外、转化在宣”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目前,已有华晟新能源、安徽奥吉、先进光伏研究院、海螺建筑光伏、开盛新能源等13家企业入驻中心。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心投入运营为新的起点,着力打造高能级的“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依托上海高端人才和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贯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宣城落地转化;着力打造高标准的“孵化中心”,加大创新孵化力度,构建“科创中心孵化器+基金投资加速器+产业园转化器”的科技孵化全产业链;着力打造高层次的“人才中心”,结合宣城产业需求,精准引育沪苏浙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形成集聚高端人才的“强劲磁场”;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招商中心”,聚焦“2+3+4”产业链,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吸引更多上海企业到宣城投资兴业,加快构建“研发在沪、生产在宣;孵化在沪、落地在宣;引才在沪、用智在宣;总部在沪、投资在宣”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主持人】今年,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有关部署要求,我市开展了“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市科技局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又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呢?

【黄竞】市科技局全面贯彻全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任务清单细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了“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严格做好重点任务安排,把学习提升、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和成果转化同步推进、有机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严格按照重点任务安排,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整治活动全过程,坚持通过学习教育先行,切实增强开展好“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今年以来,全局开展集中学习40余次。二是坚持自查自纠。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对照“六重六轻”突出问题的18种表现形式,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共查摆问题26个,制定务实管用整改措施38条,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推动成果转化。联合税务部门首创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指南》,制定《宣城市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工作方案》,拟制《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委会研究通过,待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四是突出工作成效。结合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市科技局“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改比学赶超任务清单》,明确责任科室、完成时限,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我市在二季度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季度赛马中位列第二,承担的省政府对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主持人结束语】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