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方宁在中共宣城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次党代会]方宁在中共宣城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10 21:32

决战“十一五”  建设新宣城
为在全省奋力崛起中争先进位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9月14日)
方宁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宣城市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宣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动员全市
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决战“十一五”,建设新宣城,奋力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按照“打基础、求实效”的要求,着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圆满完成了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使宣城进人了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活力增强、后劲充足的良好局面,展现出跨越式发展的美好前景。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人均达到1193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翻了一番,由全省第14位上升到第11位。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以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6家增加到434家,工业增加值增长近2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明显增强。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占农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家禽规模化饲养量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获得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培育了2个国家级、3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人次和收人分别增长1.3倍和1.6倍,我市已成为在苏浙沪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强化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地位,营造出促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县域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企业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深化了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索进行了乡镇领导体制改革,新的领导体制运行状况良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试点县市数量居全省第一。政府机构和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市县两级建立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全面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先后集中开展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与苏浙沪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以“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对接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名列全省前列,累计利用外资2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150亿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40%,总额翻了两番,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7倍,是宣城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实施项目最多的时期。公路“九路八桥”、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宣杭铁路复线、港口湾水库、马山埠闸、双桥闸、宣城50万伏变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大为改善。调整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扩大7.3平方公里,建成了一批城市基础性和功能性设施,加强了城市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农村区划调整,乡镇由170个减少到85个,村由1606个减少到794个。县城、中心镇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域城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城镇化水平由21.6%上升到34.7%,由全省的第13位上升到第10位。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和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翻了一番。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增加59%和86%。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教育、旅游、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开始形成。认真实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岗位8.23万个、下岗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