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许杰与新中国科技外交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1-16 11:28

唐新智

第1035期

许杰,字兴吾。1901年1月29日出生在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许杰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29年,经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介绍,进入了地质研究所,开始了他的地质矿产调查和地质研究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1949年许杰任安徽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后任校长。1952年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许杰被调到北京,任地质部副部长。1959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成立,许杰兼任院长,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1979年,地质部恢复,许杰任顾问。1980年任该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为了开展国际地质科技合作交流,推动中国地质科学技术进步,许杰多次率团出国考察、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接待外国地质科学家的来访。1957年冬他作为中国赴苏科学代表团地质组组长访苏2个月,参与制定中苏两国科技合作协定。1966年2月他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非洲参加桑给巴尔独立节庆祝活动,并检查中国地质援外组的工作。1976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恢复中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许杰率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第5届理事会。会上他作了《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报告,系统介绍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扩大了中国地质工作在国际地质界的影响。

一、出访苏联

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中国科学家编制的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草案。1957年中央决定将草案送前苏联政府,请他们组织有关部门、科学家和专家针对这个草案加以研究并提出建议。同时为了商讨中苏合作,我国政府决定派遣一个由约120人的综合代表团访问赴苏访问。

1957年10月18日-12月18日,许杰参加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赴苏联科学代表团, 参与制订中苏两国科技合作协定和我国发展科技的12年长远规划。

代表团分批到达苏联后,按不同专业与苏方就我国规划进行说明并听取了意见。经过3个月的辛苦工作,两国最终于1958年1月18日签订了共同进行重大科学研究的协定,确定重大科学任务共122项。代表团访苏期间,正值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前后,毛泽东主席亲自赴苏参加庆典,代表团也在受邀之列。(以下为日记摘抄)

9月24日,上午八时半,继续到科委汇报。虽然出发在即,资料准备工作还在紧张进行。

9月25日至10月17日, 继续准备赴苏资料。期间,曾向部党组汇报准备情况,代表团亦在西郊宾馆开会多次,着重讨论中苏合作项目。

10月18日, 由北京动身乘喷气飞机赴莫斯科。晨7时到南苑机场,专家组长 库索契金及家人到机场送行。8时起飞,9时半以后俯视下面山上白花花一片,全被白雪所覆盖。飞经贝加尔湖上空,湖面呈天蓝色,白色云气如棉絮浮在湖面上,甚为美观。安加拉河横贯伊尔库茨克城,将城一分为二。10时在伊尔库茨克机场着陆,即入站休息。12时再起飞。午后2时50分到达新西伯利亚,再将抵该处时,飞机在云雾上机身颠动,有些头晕。午后5时55分到达斯维尔诺夫斯克,机停一小时,又在机场午饭。因当地时间仍为午后2时。在此之前已在飞机上吃过一次午饭,因当时为北京时间午后2时。午后,北京时间9时半到达莫斯科机场,莫斯科时间则为午后4时半。到机场欢迎的有苏联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等。今天共吃五次饭:1.在家早饭 2.飞机上早餐 3.飞机上午餐 4.斯维尔诺夫斯克午餐 5. 莫斯科晚餐。10时半乘汽车到达莫斯科市中心的北京饭店。

10月19日, 7时起床,阅读文件并修整,未外出。饭店只供应冷水(自来水)作为饮料。

写航空平信,报平安。

10月20日, 第三批代表于昨午后到达,至此,代表团团员及顾问都已到齐。上午10时支委扩大会议,由刘西绕、范长江同志明确正式谈判开始前的各专家组讨论至11月5日。但由于我方人员严重不足,只能将某些项目推迟讨论。过节前原则上不安排任何文娱活动。尽管苏方对代表团生活全部招待,但我方要求应尽可能简化。

11月17日—22日,赴列宁格勒访问全苏地质研究所

12月9日—14日,赴基辅访问乌克兰地质总局,乌克兰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2月18日, 夜12时莫斯科起飞,19日上午11时50分,北京时间19日下午5时左右返回北京。

二、出访西德并获奖

出访西德。1973年5月25日-6月16日,许杰率团参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当时称为西德)地质调查所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 这是文革开始后第一次出访。期间,与该国地质界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特别是通过考察该国地质物探公司,了解到物探技术在探寻地下水资源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设备情况,为我国广泛科学地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解决农业供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参考。

1985年,许杰获得德国地质学会的最高科学奖—莱奥波尔德冯布赫奖。国内权威媒体介绍了这次盛况。

《人民日报》1985年9月30日 第6版报道:

许杰获西德地质学会最高科学奖

据新华社波恩9月28日电 中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八十五岁高龄的许杰教授,28日在联邦德国获得德国地质学会的最高科学奖—莱奥波尔德冯布赫奖。

德国地质学会目前正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柯尼斯泰因举行第一百三十七届年会。当许杰地质学会以他的名字,设立最高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名作出重要贡献的地质学家。

《光明日报》1985年9月30日第四版报道:

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

许杰荣获莱奥波尔德冯布赫奖

据新华社波恩九月二十八日电 中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八十五岁高龄的许杰教授,二十八日在联邦德国获得德国地质学会的最高科学奖—莱奥波尔德冯布赫奖。

德国地质学会主席廷屈尔斯滕教授把奖章和证书授予许杰。

德国地质学会目前正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柯尼斯泰因举行第一百三十七届年会。屈尔斯滕教授在讲话中,介绍并赞扬了许杰教授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特别是两国间的科学交流所作的贡献。

许杰在讲话中指出,这次授奖不仅是在他自己六十年来从事地质工作的赞誉,也是中国地质界的光荣,这一切都体现了联邦德国和中国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莱奥波尔德冯布赫(1774—1853)是著名的德国地质学家。一九四六年开始,德国地质学会以他的名字,设立最高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名作出重要贡献的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报》1985年10月4日一版报道:

许杰教授获联邦德国地质学会最高科学奖

这是我国地质学家第一次获得这项科学奖

本报讯 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许杰教授,9月28日在德国联邦,接受了联邦德国地质学会授予他的“莱欧波尔得—冯布赫普拉科特”最高科学奖。这是我国地质学家第一次获得这项最高科学奖。

莱欧波尔得—冯布赫普拉科特奖每年颁发一次,其中包括一名外国著名地质学家。联邦德国地质界高度评价许杰教授在国际地质界的威望,以及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这次授奖不仅是对许杰教授六十多年来从事地质工作以及所做出的贡献的赞誉,也是对中国地质界友好情谊的体现,它将进一步增进两国地质学家的往来,促进两国地质工作的合作。

三、出访澳大利亚

1976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恢复中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许杰率团出席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第5届理事会。会上作了《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系统介绍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恢复了中国地质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不仅扩大了中国地质工作在国际地质界的影响,也为今后开展更加广泛深入合作搭建了平台。

国际地质大会是由各国地质机构和学术团体代表组成,每隔4年定期召开的国际地质界盛会。处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合法地位始终得不到恢复。直至1976年第25届大会召开前夕,能否恢复我国合法席位仍是未知数。虽然存在变数,代表团成员6人仍然不分昼夜地准备资料,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研究预案和问题解答。即便是7月唐山大地震后,工作从未停止过。他们经常聚集到许老家中开会,商讨问题。

当时,没有北京直达悉尼的航班。为了能在接到参会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会议地点,代表团先期赴广州待命。终于在8月20日午夜接到北京电话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已在8月19日召开的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驱除台湾作为该会成员的决议。至此,此次出国才正式成行。

8月21日一早乘火车离开广州经深圳,过罗湖桥到香港。傍晚,即转乘Quanta’s航空并于8月22日上午11时许抵达悉尼,下午即开始友好活动。8月23日晚,参加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举办的酒会,中国代表团是州长第一个接见的客人。酒会上,许多国家的代表来和中国代表团交谈,祝贺中国参加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对中国代表表示热情友好,其中有加拿大、智利、瑞典、法国、土耳其、美国、阿富汗等等。

8月25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举行了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与会代表用掌声表达了对于我代表团的欢迎和支持。东道主(澳大利亚)还特意为代表团安排了半天的主题报告会。场内座无虚席,各国代表对来自中国的地质科研的信息和成果极为关注。8月27日离开悉尼赴堪培拉访问。代表团在使馆举行了此次访问的答谢会。受澳方邀请参观了澳方的生产、科研、教学、矿山。

9月4日结束了在澳的参观访问,离澳经香港回国。

四、出访坦桑尼亚

中国于1961年12月9日与坦噶尼喀建交,1963年12月11日与桑给巴尔建交。坦、桑联合后,我国自然延续与坦、桑的外交关系,将1964年4月26日坦、桑联合日定为与坦桑尼亚建交日。建交以来,中坦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从1964年开始向坦提供各种援助,主要援建项目有坦赞铁路、友谊纺织厂、姆巴拉利农场、基畏那煤矿和马宏达糖厂等。中、坦互利合作始于1981年。

1966年2月2日,许杰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前往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参加桑给巴尔革命胜利两周年庆祝活动。《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次出访情况。

许杰与坦桑尼亚第一副总统卡鲁姆会谈

1966年2月3日《人民日报》四版报道:

参加桑给巴尔革命胜利两周年庆典

我政府代表团前往坦桑尼亚

新华社二日讯 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在地质部副部长许杰率领下,应邀前往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参加桑给巴尔革命胜利两周年庆祝活动,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南京市妇联主任周兆瑜和河南省青联副主席姜保柱。

到机场送行的,有姬鹏飞、许光义、宫达布 、沈元辉、钱大卫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瓦克巫朱马也到机场送行。

1966年2月12日《人民日报》五版报道:

我政府代表团到达坦桑尼亚

由地质部副部长许杰率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十日到达达累斯萨拉姆。他们是应坦桑尼亚政府的邀请前往桑给巴尔参加桑给巴尔革命胜利两周年的庆祝活动的。

桑给巴尔革命节原来是一月十二日,由于穆斯林开斋节,庆祝活动推迟到本周进行。

1966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报道:

卡鲁姆第一副总统

接见我政府代表团

据新华社桑给巴尔十一日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第一副总统卡鲁姆十一日上午在这里的国家大厦接见了以地质部副部长许杰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中国政府代表团是前来参加桑给巴尔革命胜利两周年庆祝活动的,卡鲁姆同中国客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讲话。

(作者系中共广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编、广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