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民国初年梅渚镇工商业开拓者殷源浚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2-15 11:54

吴家

第1028期

殷源浚,号梅生,清光绪六年(1880)正月出生于江苏溧阳县殷家桥一个富豪家庭.其父殷耕南,在清同光年间亦农亦商,发家致富,在村邻附近购有良田三百余亩,并在郎溪县境梅渚镇开有一爿南北杂货商店(经营作坊),一爿磨坊和一座布庄,时有流动资金数万银元。

殷源浚七岁入学。十八岁与乃兄同中秀才。清末由于政治腐败,官府横征暴敛,人民耽于倒悬之苦,常常使他疾首痛心。中秀才这年,适值“戊戍变法” (1898)被顽固派扼杀,因此他对仕途功名无心进取。此后他在家乡效法南通张謇开发实业,计划在若干年内译被桑梓,繁荣地方经济。

兴桑育蚕

1905年,清廷谕准各省成立商会,梅渚镇与江浙等省接壤,商人为了争得商界的自立自主权(见《梅渚商会始末》),于1906年成立梅渚商会,公推殷源浚为首届总理 (1912年改名为董事长,1917年改名为会长)。

殷源浚曾多次去上海、杭州等地,广交江浙等省市新兴的实业家。1909年他加入南洋劝业会,并携带郎溪农副土特产品前往上海展销。此时,结识了该会总协办、买办资产阶级虞洽卿,在接触谈话中向虞陈述,“溧、建(郎溪)两县毗邻地带,向有植桑育蚕之习,水路运输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如果发展蚕桑丝织行业,实属前途似锦。”虞授意他更新蚕种,设行收茧,运沪缫丝,待时机成熟,择地设厂。缫丝、纺织、经营由殷,资金设备由虞外措。

虞洽卿像

殷源浚返里后,即劝亲友邻里更新桑园,推行洋(良)种,并设法帮助贫苦农户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不到两年,梅渚附近桑树满岗。桑园的发展,促进了育蚕的高潮,民国初年,每当夏忙季节,新茧登场,茧行开市,东至广德誓节,南至宣城洪林,肩担车载,络绎于道。其时,梅渚茧行增至八家,这些行商当日收购鲜茧,立时上炕,炕房遍布,烟囱林立。

最初的茧行有殷源浚与虞仁山开设的裕大、振大,继而后开有怡和、裕丰、万利、民丰等号。据梅渚镇健在老人回忆:殷源浚用“大”字做招牌,完全是学张謇的做法(张在南通企业都用“大”字做号)。因蚕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其他商业的繁荣.他曾自豪地说:“我用二十年,变梅清为第二个南浔(浙北蚕丝业中心集镇)。”

由于鲜茧炕干后,必须及时运沪缫丝,当时木帆船运输迟缓,难以适应商业的发展。最关重要的是茧价涨跌,要随上海行情转移。为了加速信息的传递,他又决定创办小轮运输事业。

梅渚轮船公司的诞生

梅渚距上海水路有七百余华里,以木帆船日夜兼程,一帆风顺约六至七天,而市场的茧价行情常早晚不定。商情的捉摸,必取决于信息的灵通,信息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殷源浚为了加速与沪商联系,1916年在溧阳、梅渚、河心等地招股,开办了梅渚至溧阳的小轮运输公司,取名“大达”。

大达公司有小轮一艘,24匹马力,拖驳二条,载重六百担(30吨)。是年秋开航,梅渚至溧阳来回全水程108华里,当日可往返。梅渚收进的干茧运至溧阳,即挂溧阳至无锡轮,由铁路运往上海,不但加速了行程,也缩短了运输时日,沟通了信息。

梅渚商会改属中华全国总商会

1917年中华全国总商会(以下简称全总)在上海成立,虞洽卿首任会长(见上海市工商业史)。1918年殷源浚去上海,向虞陈述,梅渚港口繁荣,溧、建两地桑林遍布,鲜茧质优,货源广阔(东至广德,西达宣城),如果商业信息经郎溪、芜湖转上海,信函往返(时郎溪城内尚未设电信机构),以最快的速度,约需一月左右,而芜湖商信也取决于上海。为此要求将梅渚商会直隶于全总领导。

经虞研究,并征得芜湖市商会的同意,即将梅渚商会直隶于全总领导,颁发长方形铜印一枚(1.5×3寸),其文“中华全国总商会安徽省梅渚直属分会印”,(据吴受昌回忆,此印1937年在吴受昌家遗失),委任殷源浚为会长,规定商号资本在四千元(按银元计)以上者,报全总注册,发黑底金字注册证(长 8 寸,宽6寸)。

梅渚商会隶属全总后,与其他分会一样,可参与全总的一切会议,因此在当时南北动荡的政治局势下,梅渚商会与地方政权是若即若离,有时还分庭抗礼,以达到商人团体的自立自主自治的目的。民国二十五年(1936)后废铜印为木印,改称“郎溪县梅渚镇商会钤记”(当年会丁张士发的回忆)。

兴资办学

殷源浚认为办新兴的实业,要有新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教育最为重要,只有办好小学,才能进一步办好中学。民国元年(1912)梅诸新式学堂——梅渚萃英初等小学堂——筹措开办。学堂校务由岑春台任事,开办及正常筹措经费由殷源浚负责。殷召集商界公议,在农产品出口的行商佣金中加抽百分之一的“警学捐”(警六学四),不足部分由盐栈举人贴厘中提取(清政府规定每引盐出栈,以其出价补贴举人四厘,秀才二厘)。这样每年可收捐约千元(银元)。

民国三年(1914)郭祥金又办了开智高等小学堂。因私立经费无着,不到两年停办.并入萃英小学,改称为“梅渚萃英两等小学堂”。并校时因校长人选争执不下,1916年由殷源浚请岑述彭担任校长(健在的退休教师吕文学、退休职工葛振福回忆)。为此梅诸小学从诞生之日起至1938年止,没有收过学生的学杂费,这就为贫苦子弟入学开了方便之门。

建立商团

1906年梅渚商会组建,为了维护商人利益,又建立商人体操队。队员即各店店员,有事集合,无事各执其业。

民国初年由于茧行林立,市场繁荣,金钱往来日渐增多,为了防患于未然,于1921年组建了维护商人利益的武装专业团体——梅渚商团,雇用了30余名曾经是行伍出身的人充当团丁,聘请了退伍军官黄振鹏任团长,购置了30余支长短枪,每日操练、站岗、放哨,维持街道秩序。

疏浚河道

1916年梅(渚)溧(阳)小轮通航,梅渚至河口段因年久未修,小轮经常搁浅。1921年夏,殷源浚召集商界公议,筹集银元二千元疏浚河道。

是年夏,久旱不雨,河水干涸,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每元五方土),分段承担,既疏浚了河道,又使那些告贷无门的贫苦农民渡过了灾荒。

民国十二年腊月(1924年春),殷源浚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年仅四十二岁。他的死对梅渚商界来说是一个大损失,他对新兴工商业的开拓,应载入郎溪县近 代史册。

本文选自《郎溪文史资料》第一辑)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