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泾县王氏一本堂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2-22 11:07

叶彩霞 吴小元

第1061期

一、泾县王氏源流

王璧,字大献,生唐会昌五年(845)。王璧为唐相王璵之后,幼时有奇节,好勇任侠。乾符中,王璧与其婿郑传聚众保州里以拒黄巢,因吴王杨行密之子渥奏为祁山令。遂于祁县西百余里苦竹港居住。后又跟从杨行密四处征讨有功,承制授以检校兵部尚书。天复二年(902)冬十月初三日,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

王璧生九子二十三孙,迄今徽、池、宣、饶凡王姓者多其后裔。其中自祁门迁泾的有二房思联公、八房思谅公后裔,大坑、孤峰、箬坑、王家渡、厚岸、安吴、前岸、丁溪,俱为二房思联公派,丁潭、寨峰、郭峰、栗阳、东隅、南隅、赤滩小琴、檀岭,俱为八房思谅公派。此即为泾县十三王称名之始。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二、建祠前后

王氏一本堂又称大献公总祠,位于泾城东隅迎仙坊左侧,雍正九年(1731)经官买受胡承谋宅,并有官方印照。泾县溪头人胡承谋任福建福州知府时,因亏少米麦谷石而被参革,奉各宪批准估变家产作速发卖充公。其宅名为典礼名家,共二十八间,内倒塌三间,包括基地门路、坐楼屋后、巷外风墙、大门前坦,四面界址清晰。王氏后人以纹银三百两认买缴价后作为大献公总祠,名其为一本堂,有重报本之意。前后均由观前派宗楷公经始。

王氏大宗祠初属草创,寝室堂庑悉仍其旧,又面阻南墙,门穿东廨,狭隘纡回。王氏各族科甲不整,风水先生说就是因为祠堂没有正门的原因。乾隆四十三年(1778)开始置祀田,有余资进行改建,其时由汀潭起元公经手修扩,星潭派王鳌参与。但基址不足,不容开立正门。王氏自此立规防耗、置产生财,道光十一年(1831)兴工改造,开立正门。星潭慕堂公独任其劳,佐以耕三诸人。至十八年(1838)工竣。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祠堂规模宏伟,共计寝室楼房五间,楼上神龛一座,楼下神龛十一座,中悬本支百世匾额,围廊四周大厅五间,中悬“一本堂”匾额,系大学士松筠所书。楹贴一副,同邑朱兰坡珔先生题赠,文云:孝友者华宗,远追竹港迁居,十三支共联阀阅;牲盛隆毖祀,新仰松楹旅设,千百世长聚簪缨。两厢用石摹勒朱文公手书“忠孝廉节”四大字于壁前。甬道一条,走廊两道,门堂三间,上悬“王氏宗祠”匾额,两横各陪屋三间,东额云“江左名宗”,西额云“祁阳旧族”。其围屋东书厅一进,门嵌罗近溪汝芳所书“仙里长春”石额,同邑赵鼎煌撰并书联文一副:宗源传竹港,鼎族冠琴川。厅后楼屋大小十三进,披屋小厨房不在其内,地基自前至后十四丈整,自东至西亦十四丈,刚好成为一个正方形。

越二十年而后历兵燹,泾城被太平军占领,王氏一本堂化为灰烬。同治五年(1866)王氏又招集工匠于县城东首建市房二所,四乡王氏族人以事赴公者才有驻足之地。十年(1871)赵氏作支祠,侵占王氏后墙,十一年(1872)星潭用宾公偕各族讼而复之,起造官厅一间,厦厅后堂屋五间,厅旁堂屋三间,厨房三间。同年十一月,郭峰栗阳王氏签字赞助白石料四种,内有白石柱、白石磉、白石大门帖等件,后仍存在栗阳村,拟待重建大献公总祠之日,即往该处肩抬。

民国8年(1919)3月王氏大祭后,檀岭华堂公以十三分代表名义与星潭王维墉商议祠堂重建之事。公定简章后,以分捐、义捐、享捐三项为筹措经费,华堂亲至各分劝募,不满旬而竟捐二万余元之多,于是公决招匠,择吉兴工,起自民国9年(1920)三月,迄于14(1925)年秋而工竣,统计木石砖瓦雕漆各工料以及杂用等项,共用银元二万八千一百余元。栗阳所助的白石字版一块即后祠堂书厅前大门内墙上嵌砌石刻十八鹤之字板。

民国29年(1940)10月,日军进犯云岭失利后,由小岭渡青弋江经县城撤退时将王氏一本堂烧毁。

三、祠基与祠产

雍正八年(1730),王氏购买县邑东首胡氏的典礼名家宅作为建祠之始。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道光十三年(1833),王氏大宗祠共买受基址九契,使原祠堂扩大到东至九甲坟园,又至坦外赵姓墙脚,南至大路路外空坦,与赵姓面核,祠占五分之二,西至王家巷,北至七甲支祠甬坦,祠后墙外有滴水五寸。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买受赵配华等祠堂前空坦外屋基。民国13(1924)年,买受东隅一图七甲赵鹤洲、侄仲等坐落东门内城墙脚屋基,同年买受旌德洪顺章及侄希的祠东抱屋基,民国14年(1925)买受赵梅山裔孙祠坦东边菜园,又买受王毓华祠坦西前基。至此,王氏一本堂界址基本固定。

同时王氏的产业也在逐年扩大。

市房一块:泾城东大方伯第对面坐南朝北市房一宅,嘉庆十三年(1808)、二十三年(1818)分两次买进;敬天坊东首坐北朝南市房一宅,道光三年(1823)十月买进;敬天坊对面坐南朝北市房一宅,嘉庆十三年(1808)十月买进;王家巷西边坐北朝南民房一宅,嘉庆十七年(1812)买进;南城集福庙上首坐西朝东布房一宅,道光六年(1826)四月买进;南城定志坊对面坐西朝东市房一宅,道光七年(1827)十月买进。光绪十二年(1886)买进泾北赤滩镇中街坐东朝西市房一宅。另在外县房产:南陵县东门大街叶家巷对面坐北朝南一所,道光八年(1828)买进。光绪三十年(1904)十一月买受南陵圣公会堂一契。各处房产分别对外出租。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田产一块。南陵县奎潭西村湖庄共计买进田产十八契,典受二契,计田一百三十丘原额一百三十二亩二分,每亩二担起租,该得租稻二百六十四担四十斤。泾邑梓里冲庄坐落花林都,小地名王家冲,乾隆四十四年(1779)买受田地山塘屋宇三十八亩四分六厘二毫八丝。必官墩庄坐落十一都元和冲左家冲湖冲里等处,嘉庆元年(1796)买受一百十三亩三分八厘五毫。坐落岸前都小地名田方的永思庄,买受十六契八十三丘原田四十七亩五分。此外,在南陵石埠底金干湖溪东垍、孝义岭姜园里、观前家朂祖明马村栗树、汪家冲庄、小琴冲等田产共计九处,计原田三百八十三亩六分七厘。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新买受上元和冲里田业。还有祠内豢养田业,其中田六亩二分,地二亩三分,俱与看祠人耕种收租。在秋熟时各地原田收租入祠。

田产之外还有竹园。西坐落小琴村旁西园竹园,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道光四年(1824)分七次买进,共八十二亩三分。道光末年间买受泾北溪上都李家冲土名旵山竹木园一业。同治五年(1866)小琴村世安公裔善锦等助出小琴冲大路边竹梨园荒塌一丘。

四、祠规

王氏一本堂建成后,泾县十三支王氏于每年三三、十十两大祭期各来数人与祭,其财产之经营、祠物之收管,虽向来有分班管理之人,然轮流交替、人随年换,疏忽之处久所难免,亟需制订成规垂诸永久。于是公同集议,编订总录二卷,凡祠中享位、祭仪、财产、什物一一备载详明,刊载多部,散给各分领存,俾众周知而共守之。

民国二十年(1931),在原祠规基础上编辑参订,共分为十六条,主要包括:

一、祭期时间:每年大祭之期谨定于夏历三月三日、十月十日黎明开祭,于前一日祭崇本楼,凡各分与祭者均须于大祭前二日到祠,以便分派执事。在祠住宿进出以三日为限,过期概不代给火食,有祭后始到者一概不与饮食,若在途风雨阻隔,不在此限。

二、参与人员的品性及穿着:凡值大祭来祀与祭者,须一律衣冠整肃,以昭诚敬。大祭主祭及东西分献者应由各分先时公推齿德俱尊族望俱孚之人以昭郑重。大祭执事者应由各分公推熟悉仪节、通达文义之人以免失仪。

三、等级与待遇:大祭与祭人数分甲乙丙丁四级,规定甲级不得过六人,乙级不得过四人,丙级不得过二人,丁级不得过一人,其中甲级:厚安、星潭、大康、观前、郭峰、孤峰;乙级:汀潭、檀岭、寨峰;丙级:栗阳、前岸、东山、箬坑;丁级:丁溪、王家渡、赤滩、小琴、王家洲、西东山。各分与祭人员交通工具,除丁级义务较微不给外,按照甲乙丙之规定,甲级津贴夫马三乘,乙级津贴夫马两乘,丙级津贴夫马一乘,按路之远近酌给,一概不给路费。惟有事在城者应不准津贴夫马。又风前东山两分四距城甚近,不愿领夫马津贴。经各分公议,观前东山两分与祭额数加半以昭平允,又丁级王家渡、丁溪、赤滩、小琴及王家洲、西东山六分,虽义条较微概不津贴夫马,公议酌加与祭一人,以免偏倚。

四、日常管理:祭祀并祀产以及一应事宜按照向定老班轮流交管,并公推常川驻祀事务员一人协助。西东山王家洲两分均系新入,针对本祠应尽义务甚微,所有祠产不得有列班管理之权。常川事务员一人,须由各分公推勤慎耐劳品性端正者充之,以三年为一任,成绩卓著者得连任,否则须经公议多数表决另行举人接充。本祠竹木为祠产大宗,凡出拚之年须经各班多数会议估价定夺,管班常驻不得擅主。管班上交下接并常驻经手帐目准于每年三月三日未进食当众宣布,以凭审查而便接替。凡本祠收入款项随时择殷实钱庄生放,不许借与本族以杜掯延之便。一本祠祭器并各种器具统归常驻保管,概不准私人借用,倘有遗失,应有保管人负赔偿之责。凡各分有词讼来城者,概不准在祠住宿。凡来祠与祭者,以及平日均不准在祠赌博,并吸洋烟等事。

道光十八年(1838)王氏一本堂对每位配位捐享钱数作规定外,对科举有专门的奖励措施,称之为奖励花红:入学者二两,补禀者十两。优贡十两,岁贡十两。拔贡一百两,副贡一百两。举人二百两,元加倍,会试卷费四十两。进士四百两,元加倍。翰林五百两,元加倍。钦赐举人五十两,卷费二十两,副榜一半。钦赐翰林一百两。生监乡试卷费每名一两。杂职实在上任者给路费十两。七品以上上任者给路费二十两。孝子奉旨旌表送坊仪一百三十两。泾县十三王中最为有名人物有东隅一支的明户部郎中王达、九江知府王廷干,星潭一支的民国时期国务顾问王维墉及北京京兆尹王达。

2019年11月28日

(作者叶彩霞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泾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吴小元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泾县政协文史委员)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