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赏析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2-22 11:07

方光华

第1058期

旌德县宣砚文化园珍藏了一块大元至正改元辛已年(1341)《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其规格高于旌德已发现的古石碑。碑记作者为元代僧人、书法家祖瑛,篆额为进士、礼部尚书汪泽民,碑文楷书为元代书法家赵雍。

01《禅定禅寺中兴之记》内容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边长168厘米,宽 88厘米,全碑848个字,每行6至40字,共25行,自右至左直行楷书,铭文字迹清晰,距今已有679年历史。现将《禅定禅寺中兴之记》全文录入:


禅定寺中兴记

宣之旌德县,王岭石佛庵,父老相传:往时山崩得石佛,异而祠之。今故,存宋政和间僧道庵焉。有长者胡元觉,施财广其居,时诏天下,置神霄宫,宣以永庆寺为之,道真请于官,以永庆废额寺其庵。建炎元年,神宵宫废,永庆寺当复。县有禅定寺,主僧子英迁住梓岭资福寺,其徒普明继之。未几,火于方腊,普明死焉,寺遂废。县闻于州,以禅定废额畀王岭,而还永庆于州。

绍兴廿二年,子英之徒普安、普宇,田市人盛。允高即故基作梁,诏明庙訹,民周尚撼,县迁寺传庙。真之徒祖印、祖心,奔告于州,寺得不徙,□今几二百年矣。

至治元年,余故人古泉禅师,客于宣之珩瑯寺。明年,禅定主僧绍福胜囙寺。主僧如海曰:禅定废久矣,然得名衲子有道,而勚于事者尚可为也。谋诸望刹,谋诸胡长者之曾孙琼。皆曰:莫如古泉宜,古泉让至。再则曰:继兴莫如继废。吾其往试,既莅事以温恭比众,以至诚感檀施。有江兴祖者,为作山门两庑,寺体始具。先是寺有田二百件,其一百件质于胜囙与巨室芮元凤氏。于是,二氏以质剂归于我胡氏、芮氏文与王师导氏割田倡施者。凡得田一千□百□拾件,旌德县尹御溪陈宜卿,为掇图藉之副藏于寺,俾永久无失。凡七年,既富既完古泉以寺还。绍福亟曳杖归四明,四明之人喜其归也,以雪窦上峰之奉慈招之。旌德之人以古泉实中兴茲寺,既去而思之不忘。

越十有三年,绍福谓芮氏之子允文、允武曰:子之先人鷇已树善,视古泉犹肺附,亲余洗手享成,有赢而弗匮,惧后之人偷怠弗戒。盍图所以诒无终,使来奉慈告曰:既买石宇,下将纪兴复其寺之颠末,田之亩钟与,夫施者之姓名皆得牵联而书。古泉交当世名人,幸求能为文辞者文其事,振锡一来,以慰吾人之思。古泉遂以其文属余为之。

余既为叙其实系。曰:呜呼!政宣之际,天水之恶稔矣。吾佛者之祸憯矣。于是乎,不惩方肆,其忿忮妒能而争巢,其为不足议也。若胜囙海公、胡氏、芮氏诚古泉于逆旅。江氏、王氏克佽助之,可谓有知人之明矣。古泉能风动施者,而中兴之成而不处,其贤于人也远矣。是二者,皆可书也。

古泉,名正蒙。得法于妙喜曾孙用潜禅师,余从昆弟也。旌德榖以衡计重四十二锾,三分之二为一件书之,志其人,俗也。

大元至正改元岁次辛已七月吉日,前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住持弘教普济大师沙门祖瑛记,奉直大夫前淮安路海宁州兼劝农事赵雍书,奉议大夫济宁路兖州知州兼劝农事汪泽民篆额,当代住持圆通广福大师沙门绍福立。

碑记详细叙述了旌德禅定寺废而复兴的经过,内含方腊起义、庵寺兴废、僧人流动、风土人情等宋元时期的历史、宗教和民俗信息。

02

碑记相关信息解读

1、《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石石质

历经近700年,《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体完好无损,在时光和风雨的打磨中已是温润如玉,纯黑如漆的石头上是泛着幽艳之光的包浆,碑记阴刻字迹清雄朴茂,字字爽利如初镌。若是普通碑碣恐怕早已风化得不成样子,即使未成齑粉,碑文定然漫漶不可辨识。我曾在旌德文庙及三溪等地看过一些石碑,时间均在清后,不过二三百年,字迹均无禅定碑清晰,有的模糊到无法辨认的地步,足见禅定碑石质之优良。经宣砚名师鉴定禅定碑石质为宣州砚石,也就是制作古《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之名砚宣砚的石头,出自白地镇洪川村龙潭山,主要成分是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英、酸性斜长石、金属硫化物和碳质,石质缜密细腻,不易风化,故使禅定碑保留了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2、禅定碑相关寺庙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在记述禅定寺由来及中兴过程中,先后提到石佛庵、神霄宫、永庆寺、珩瑯寺、资福寺和胜因寺。石佛庵和神霄宫笔者在县内地方志中均末查找到相关史料,暂且不说。永庆寺、资福寺、胜囙(因)寺,清洪亮吉、凌廷堪总纂的《宁国府志》和嘉庆陈柄德主修、赵良[雨澍]总修的《旌德县志》均有记载。这里分别加以介绍:

永庆寺,清《宁国府志》载:“在城(宣城县)东北里许,郡邑每岁迎春于此,俗名迎春寺。唐末刺史台濛舍宅建。旧名保寿,宋太平兴国时,赐额今名。有松风亭,梅尧臣有诗。亭下有古柏二株,旧传为濛手植。大者围寻余,轮囷突兀,直数百年物。寺久圯。”

关于永庆寺名扯几句题外话,永庆寺最早建于南京城内五台山东侧,始建年代为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间,系梁武帝之女永庆公主舍宅为寺,故名永庆寺,属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统辖沿江数十个寺庙,与杭州灵隐、镇江金山寺齐名,在佛门地位较高。杜牧《江南春》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会少了永庆寺。因其影响大,全国以永庆名寺的不独宣州,河南范县、张家港、苏州等地均有,有的一直留存至今。

从上述《宁国府志》那则史料来看,北宋之后宣州府所在地的永庆寺已经倒塌。旌德神霄宫建了以后,宣州府“以永庆寺废额寺其庵”,传其衣钵,当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从石佛庵到神霄宫,复以禅定寺中兴之,足以说明这一方寺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颇大,否则就不会以“永庆寺”名名之,禅定寺复建亦不会选址于此。正因为有影响,后来中兴时才得以请到名僧古泉。

珩瑯寺,位于宣州湾沚(隋唐时曾属宣州府当涂县,今属芜湖市)的珩瑯山,传说五台山有金气,峨嵋山有银气,普陀山有铜气,九华山有铁气,珩瑯山兼四气更有玉气,梁朝时寺庙众多。

资福寺,清《宁国府志》载:“在县(旌德县)东南二里梓山下。宋开宝中建,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正统、嘉靖时递修。中有归一堂、贝叶林诸梵室。”

胜囙(因)寺,清《旌德县志》载:“在县西五十五里,宋治平年建,明万历年修。进士江廷寄题额曰“古胜因寺'。宋陈天麟诗:“山行诘曲到禅林,台殿丹青岁月深。薄晚春寒生几席,逼人空翠扑衣襟。客尘冉冉侵清思,俗状纷纷费苦吟。若得一丘容我老,便携藜杖事幽寻。'唐观察使方台墓在寺后。”只不过清《宁国府志》在介绍胜因寺时,距离上与县志有误差,语为“在县西七十里”。

今天的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庙首镇板桥(今新水村)清时属二十一都,在“城西五十里不等”。今天的白地镇洋川、洪川清时属二十二都,在城“西南七十里不等”。胜因寺应该就落在板桥、江村、洋川之间地界上。

3.、禅定碑所记捐建姓氏

禅定寺碑记中提到捐建诸姓中的芮姓和江姓,其中芮姓居住在今天宣砚石矿产地洪川村芮家,江姓无疑就是江村江姓,这两姓均是旌德西乡世族大姓,多富家大户。碑的反面均为捐建者姓名,碑记中亦有“施者之姓名皆得牵联而书”之句。

4、禅定寺所在地

从禅定寺碑记中相关的地名“王岭”“胜因寺”,以及捐赠的富家大户“芮”姓“江”姓来判断,禅定寺所处的位置应该就在洪川村境内,碑石乃就地取材也。

从史料来看,明清时期旌德西乡寺庙众多,有忠烈庙、广惠王庙、关帝庙、汪公庙、威显庙、钟山庙、胜因寺、多宝禅寺、祇园庵、指月庵、天台庵、金鳌庵、羊口庵、白云庵、四峰庵等。此外,建于明永历十四年(1660)的洪川冲霄雁塔(又名洪源塔)亦为佛塔,塔内墙上每面均置三个佛像,八面计二十四尊。由此可见,讲经布道在白地洪川十分普遍。

03

撰文、篆额及书丹者身份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撰文、书碑和篆额者都是元代名士,可见僧人古泉的品行和威望,也可看出禅定寺在当时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

篆额者,汪泽民(1273-1355),字叔志,宁国路宣城县人。少警悟。家贫力学,贯通诸经。初以春秋中乡贡;上礼部下第,授宁国路儒学正。延祐五年,登进士第。历数郡推官,人都服其明。至正三年,召为国子司业,与修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后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自号堪老真逸。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著有宛陵遗稿《元诗选》传世。又与张师愚同编《宛陵群英集》十二卷。

篆额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安娴若思,“定”字笔画保留有大篆特征,久视如入周秦王宫,古韵苍茫,有《碧落碑》之味,也有西周编钟遗意。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篆额

撰文者,为元代僧人、书法家祖瑛。《书史会要》记,祖瑛字石室,时人称之石室长老,吴江人,书学赵孟。赵孟传世名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就是祖瑛就任隆教寺住持时,赵孟送给他的礼物。释文云:“兹审石室书记瑛公住持昌国州隆教禅寺,凡我与交,因词劝□处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白石之章,遂有室迩人远之叹。第恐大瀛之小刹,难淹名世之俊流。石室长老禅师,学识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风雨,饱饮诸方五味禅;棒喝雷霆,显扬圣谛第一义。扫石门文字之业,传潜子书记之灯。鈯斧既已承当,瓣香须要着落。望洋向若,不难浮尊者之杯;推波助澜,所当鼓烝徒之楫。即腾阔步,少慰交情,开法筵演海潮音,龙神拱听,向帝阙祝华封寿,象教常隆。”可见二人时相过从,交情匪浅。

赵孟《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书丹者,赵雍,系书画家赵孟的第二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嫡系后裔,字仲穆,官至翰林院待制(正五品)、同知潮州路总管府事。绘画有父风,擅长山水画,尤工人物鞍马;书承家学,兼善真草行篆,有“精妙”之称;精于书画鉴赏,传世作品有《溪山渔隐》和《兰竹图》,另有《赵待制遗稿》一卷传世。《元史赵孟传》附记:“子雍、奕,并以书画知名。”其书法稳健清秀,有乃父之风。《书史会要》:“赵孟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这一书坛佳话流布甚广。

在元代,赵孟、赵雍、卢挚、危素、康里子山、欧阳玄、泰不华、周伯夷和揭奚斯都是位高身显的大儒,同时又是朝中颁布重要事情而书写碑文的主要参与者。碑自唐代士大夫参与书写开始,书法家书写碑文是一种荣誉,更是身份地位的表现。而且何人撰文、何人书写、何人篆额都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宋、元以来,并不重撰文之人,而重书碑之人矣”,因而书碑成为衡量人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准。书法审美既要符合王政所需,另一方面也体现其重要的社会地位,所以在元代赵雍的书法是“殊邦绝域,慕公名而得其片言文字,皆宝而传”。禅定寺碑记,结体稳健,形体秀美,温润闲雅。

立碑者,释绍福,宁波府人(四明为宁波别称,四明山为道教第九洞天),其时为禅定寺住持,年老回四明家乡父老敬重有嘉。生平虽不可考,从其与赵雍、汪泽民、祖瑛诸人有交来看,想来此僧人一定不凡。

《禅定禅寺中兴之记》不仅为还原宋元时宣州府和旌德县道教、佛教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物证,还为古宣砚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观赏《禅定禅寺中兴之记》碑,当颙颙然如文人学子见至圣先师。

主要参考书目:

1.清洪亮吉、凌定堪总纂《宁国府志》,黄山书社2007年1月版。

2.清嘉庆陈柄德主修、赵良[雨澍]总修《旌德县志》,黄山书社2010年6月版。

3.方光华编著《旌德古建筑》,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作者系旌德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安徽省徽学研究会理事、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