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读施闰章《砚林拾遗》新悟(下)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1-27 17:57

陈亮

第1064期

在施闰章《砚林拾遗》书中,虽没有涉及到古陶瓷砚方面的内容,但作为“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与古陶瓷砚联系也很紧密。笔者在宣城老城区改造工地,曾采集到多件标本。

南朝黑釉辟雍砚标本

如上图,黑釉薄处乏青,残留八只兽足。藏友中有说是宣州窑,但我从标本的比对来看,应该是德清窑产品。辟雍砚流行南北朝乃至隋唐。辟雍原指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场所布局样式,中间稍稍隆起,四面圜如玉璧。辟雍砚的形状颇为相似,砚面向内沿周边凹下一圈,可储水;中间凸起的圆盘,供研墨、掭笔。这种古朴的陶瓷砚既利于书写,又反映了后代文人对早期文化的尊崇。

此类四周圜如玉璧的辟雍砚,笔者还收藏到一件完整的陶制品。

魏晋时期璧水陶砚

此砚上下两面皆为辟雍式,砚堂为圆形璧状,周围水槽亦为圆形,仅上下内璧两砚堂大小不同,胎质细腻,平稳厚重,均可研墨实用。据 清 乾隆钦定《西清砚谱》查证,唐代之前古人用砚,以陶制砚居多。《钦定西清砚谱》一至六卷皆详载多个朝代的名陶砚。古陶砚因制作精细考究,“性坚而不燥、润笔不损毫”,下墨发墨俱佳,而长期受到文人墨客喜爱。

笔者藏友董先生,在宣城老城区改造工地,还采集到多件唐宋石砚标本。

宣城城区工地出土唐宋古砚标本

上图中的中间一方为墨色光的唐代风子砚,不禁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因诗中提及具墨色光的宣州石砚,在历史星空里似闪光一现,过后难觅踪迹。且遗憾诗中这唐代宣州石砚,史料寥寥,扑朔迷离,千百年来始终谜底难解。故此残砚标本是否属宣州石砚,尚无法确认。

施闰章《砚林拾遗》书中着墨篇幅最多的是端砚。他亲自考察端砚石,书中实录自己的行踪。如:“顺治壬辰夏,以奉命使粤肇庆府,古端州也。所寓郭外天宁寺,咫尺端江,聚砚为市。”“端溪在肇庆府城南,一名端江。临江一山半浸水中,凿石琢砚以穴深入水者为佳,其石有层次率尺许,为一层上肤下滓中为纯美。阬近江者,曰水岩。色润如肤,呵之成液。其次距水畧逺,曰朝天岩。石色稍燥。最逺者曰屏风背,燥逾甚。山之尾曰梅花阬,下矣。”由此可知,清初时端砚石中当属水岩品质最佳,色润如肤,呵之成液。

庆幸的是,施公的宣城老乡秦正野在肇庆府做学官,此行得赠水岩大石。《砚林拾遗》书载:“吾乡秦正野,尝署肇庆学博,藏大石,庙庑下发以赠余。有砚工李氏,跛一足,最名。谓之李拐老,使视之,以水拭石,惊曰:水岩也。”“及得水岩大石,方直可尺余,琢砚二十片。又重购得二三石子,鸜鹆眼絶竒者,拊不离座客目爲砚滛,载归。”

明清古端砚

对施闰章公来说,真是不虚此行。得赠水岩名品大石,请名工李氏琢砚二十片,另购得绝奇鸜鹆眼(注:像八哥鸟类眼睛)子料二三块。其兴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笔者前些年,追随古人风雅也寻访收藏了一些古砚。有品质尚好者如下图:

清代龙纹随形子石端砚

此砚石质细腻润泽,石形独特,四周有大大小小多个不规则的天然鼓包。砚额雕刻凶猛龙首,周边刻云纹,龙身隐于云中。为端砚上三坑中的麻子坑。麻子坑下墨在上三坑中相对较慢,但发墨效果是非常好,且墨质细腻。可谓磨墨不滑,停墨良久,墨汁发光,如油如漆,明亮照人。

又如下图:

明清一品当朝罗纹绿歙砚

此砚仅砚堂与砚池间,刻仙鹤翱翔云中,与砚额淡刻祥云呼应。简洁而少纹饰,端庄秀雅,节奏灵动,气韵淳厚。磨感稳,下发墨好。鹤性清高,古代常用作一品官补子的图案,故用鹤以表一品。砚首等处因历经沧桑略有剥落,却真实地展现了它的历史厚重和沧桑美。

再如下图:

清代云蝠纹白端砚

砚底有铭款为“款花庐主人”,传世品,使用痕迹自然,包浆厚重。型制饱满,构图古拙而富气势,琢刀犀利,一双蝙蝠腾云吐雾,栩栩如生。刻款书法非大家而不能为之。这方白端砚质地似雪若玉,又似凝结的油膏,白而温润,若以朱砂墨色泽相调,艳丽可人。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家族中,当属别具一格,卓然不群。

古端州以七星岩白端石琢制砚台始于宋代。白端之名首见于明代戏曲家、文房研究大家屠隆的《考磐余事》一书,书载:“朱砚:……或用白端亦可。”明末及清代砚学家亦多有记述。如清乾隆时陈龄的《端石拟》:“七星岩:……产石名白端,色白如雪,作朱砚最佳。”朱砚,是专门用于研磨朱砂等颜料彩墨的砚台,多取白石为之,以朱红等彩色易显也。

“款花庐主人”,是张若澄之号,安徽桐城人,字镜壑。清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张若澄同时也是清代颇有名气的书画家,能写墨花,工山水,善画梅。兼长翎毛。传世作品有《塞花二十四种图册》,纸本,墨笔,描绘塞外花卉二十四幅,细枝柔叶,别逞异姿,现藏故宫博物院;《山水图》等。

这方白端砚何时流入宣城,已无法知晓。笔者当时收藏到这方砚时,网络还不发达,并不知道“款花庐主人”是谁,转让的藏友也不知道他的名头,否则可能没我能把玩的份了。现在想起来,始终感觉收藏就是件讲缘分的雅事。

凝视这些端紫歙青的古砚,有的石质坚润,石色苍碧,扣之叮咚,望之玲珑;有的金晕凝辉,雀眼靓丽,纹理优美,神采天成。古砚石走出山野,邂逅宣城。静卧于施闰章等一批批文人雅士的桌案,在笔风墨雨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演绎过一折折的风雅传奇,至今仍然值得我们赏析和探寻。

参考书目:

1.清施闰章《砚林拾遗》;

2.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

3.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4.北宋《梅尧臣诗集》;

5.北宋米芾《砚史》;

6.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宋诗》;

7.明屠隆《考磐余事》;

8.清陈龄的《端石拟》;

9.清嘉庆《宁国府志》等。

(作者系宣州区纪委监委派驻教体局纪检监察组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