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梅尧臣《宣州杂诗》里的宣城风物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9-22 09:14

童达清

信版第1398期

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祖师”,也是宣城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大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多,仅《宛陵集》留存下来的就有2900多首。尽管他长期在外做官,远离家乡,但他热爱家乡,关怀家乡,思念家乡,其作品中仍有相当多的内容与宣城有关。特别是在他居宣其间,反映宣城的诗歌尤多,《宣州杂诗二十首》(《宛陵集》卷四十三)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至和二年(1055),梅尧臣丁母忧居宣城,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在家乡走走看看,对家乡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地方特产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作《宣州杂诗二十首》,用诗歌的形式加以系统的吟咏。但由于诗人有些诗写得比较隐晦,对宣州历史风物不是很熟悉的读者,往往不知所云,本文试作一简略的探析。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可以将这二十首诗按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一、吟咏风景名胜

昭亭万仞山,古庙半山间。赛雨使君去,钓潭渔父闲。蕨肥岩向日,竹暗垄连关。北望高楼上,南飞鸟自还。

这首诗写敬亭山。敬亭山横亘于宣城北郭,山势险峻,竹木参天,蕨菜肥美,广教寺、敏应庙等建筑掩映在半山之间,风景秀丽可人。赛雨使君,指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他任职其间,遇水旱灾害,常常到敬亭山敏应庙祈雨祷晴,作有《赛敬亭山庙喜雨》《祀敬亭山庙》《祀敬亭山春雨》等诗。因为谢朓的大量吟咏,使得敬亭山名声鹊起,正所谓“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刘禹锡)。写景、咏史,二者水乳交融。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潺湲泻寒月,滉漾照春梅。白鹭惊起处,鱼多见底回。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远船来橘蔗,深步上鱼虾。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岁时风俗美,笑杀异乡槎。这两首诗均是吟咏宛溪,故《宣城县志》《宁国府志》将二诗单独拈出,冠以“宛溪”之题。在诗人笔下,宛溪是清澈的,两岸的物产是丰沛的,宛溪河上,往来船只繁忙,异乡的物产也由此河走向千家万户。既有“风俗”之美,又有人文之美。“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两句用典,前者指东晋咸和三年(328)宣城内史桓彝与苏峻叛将力战,不敌殉国,其死后葬于城北五十里符里镇(即今东门渡)。后者指城南五里响山下有响潭,传说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垂钓于此。出则为国尽忠,隐则高蹈远扬,诗人用此二典,或许正是想彰显他自己的人生理想吧。一过响山畔,常思路中丞。开亭宴貔虎,制贼象冰蝇。旧刻多磨灭,今人少诵称。茸茸春草长,时有牧牛登。此首咏响山。全诗重在咏史。永贞元年(805)十二月,常州刺史路应升任宣歙池观察使兼宣州刺史,元和二年(807),李锜据润州(今江苏镇江)反,欲攻宣州,路应在响山建新亭新营以作应对,权德舆为作《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以记其事。这段往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少有人知,“茸茸春草长,时有牧牛登”,令人徒生感慨。

细雨春冈滑,无因驻马蹄。裘单怀后侣,风急过前溪。近寺闻鱼鼓,穿林听竹鸡。田家舂正急,炊饭待锄犁。此诗《宣城县志》艺文志将之归入“宣州咏物杂诗”,然细味之,未见详摩所咏之物,故万历《宁国府志》仅称为“宣州杂诗”。双羊山下有梅溪,山腰有柏山寺,山顶有竹林甚密,当以咏双羊山景为是。

二、吟诵历史古迹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春秋时期,伍员(字子胥)因父兄被杀,四处逃亡,最后投奔吴国。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伍子胥建运河以通粮道,是为胥河(一名胥溪)。伍子胥得报父兄之仇,最终却因谗被杀,胥河之水的波涛,就像是他的怨气,永不停息。此诗由胥河而咏史,寄寓了诗人的历史观。每见昭亭壁,高璩笔墨存。丹青虚格里,云雾碧纱痕。鸟屎常愁污。虫丝几为扪。贵来曾改观,世故有谁论。唐会昌五年(845),高元裕任宣歙池观察使,其子高璩也随侍其父至宣城。高璩闲暇时常游敬亭山,曾经为敏应庙(梓府君庙)题辞。前此,宣歙池观察使崔龟从因病曾祷此病愈,遂重修此庙,并撰有《敬亭庙祭文》《宣州昭亭山梓华君神祠记》《书敬亭碑阴》等文。高璩至宣城时,梓府君庙刚新修不久,遂也提笔记之。北宋初,此题辞尚存,所以梅尧臣有幸得见,只是该题辞他并没有记载下来,后人亦无从窥见它的具体内容时至今日,敏应庙也已不存,往事如烟,怎不令人怅惘不已?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此首咏楚国史事。用典。屈子行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昭王问水,见《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屈原以忠死,昭王以贤亡,然二事皆与宣城无涉,或许时宣城之地属楚国,二人之事皆国人之事也,不知这是不是诗人的本意。项籍路由此,力豪闻拔山。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却思诸父老,相见亦何颜。“项籍路由此”,相传项羽起兵抗秦,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曾在宣州峄山驻扎,故后人在此建庙祭祀。梅尧臣过此,自然有感而发。高斋谢公殁,此地即危楼。不改窗中岫,无停川上舟。壁阴缘薜荔,城暝笑鸺鹠。万井晓烟合,素霓横树头。这首诗咏高斋。相传高斋为谢朓任宣城郡太守时所建,至唐时改建为北望楼,简称北楼。许浑有《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郑薰《北望楼》诗残句:“高斋今北望,池上犹春酌。”并自注:“高斋,今北望楼。”可证。梅尧臣归里时,常登临北楼,诗写所眺之景,楼在人空,沧桑之感自在意中。传道零陵守,兹亭暂解装。分群同雁鹜,几日到潇湘。班竹思虞舜,赪萍忆楚王。殷勤吏部句,今亦诵无忘。谢公亭在宣州城北,相传谢朓曾在此饯别零陵内史范云,范云亦作有《之零陵郡次新亭》诗:“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淹,高帆去何已。”尧臣诗中“殷勤吏部句”,即指此诗,范云其后曾任吏部尚书。李白诗:“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亦咏此。

三、吟记地方特产

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

此首咏琴鱼。琴鱼产自泾县琴溪,又名“药渣鱼”,相传赵国琴高曾隐居炼丹于此,炼丹后的药渣倒入琴溪后,遂化为琴鱼。长不盈寸,龙鳍银鳞,味道鲜美。可佐餐,可烹茶。梅尧臣在京,常将琴鱼馈赠亲友。某年尧臣以之赠梅挚(字公仪),梅挚作诗以谢,尧臣有《琴高鱼和公仪》:“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太官常膳有肥羊。”(《宛陵集》卷五十一)王珪(《和梅公仪琴高鱼同圣俞》,《华阳集》卷四)、欧阳修(《和梅公仪琴鱼》,《居士集》卷五十四)等均有和诗。这些诗歌创作,大大提高了琴鱼的知名度。

诸葛久精妙,已能闻国都。紫毫搜老兔,苍鼠拔长须。露筦何明净,烟丸事染濡。班超投此去,死作玉关夫。此诗咏宣笔。宣城诸葛氏世代制笔,两晋时已有名于世,唐五代时腾价鸡林,北宋初更是一笔难求。文人诗文赞誉者甚多,作为乡人,梅尧臣自是赞誉有加,《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宛陵集》卷二十一)其赞赏之情可见一斑。紫毫笔当是新产品,诸葛高试制成功后,梅尧臣自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并且分赠亲友,紫毫笔一炮打响,梅尧臣功不可没。大实木瓜熟,压枝常畏风。帖花先漏日,喷露渐成红。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木瓜是宣城特产,自古有名。苏颂《图经本草》:“宣人种木瓜遍山谷,始实成则簇纸花黏于上,夜露日烘,渐变红色,其文如生,故有‘宣州花木瓜’之称。”正可看作是对梅尧臣此诗的注脚,反映了宣人种植木瓜的精心与辛劳。竿头注腐鼠,水次野蜂知。每视衔飞翅,因熏斸取陴。绛囊千里道,干蛹百钧驰。尽入公侯第,雕盘助酒卮。宋·陆佃《增修埤雅广要》卷三十五引《遁斋闲览》说:“宣城李愈云:吾州有四出,漆栗笔蜜。”梅尧臣此诗,所咏正为蜂蜜。宣城地处江南,环境优美,植物繁茂,所产蜂蜜自是上乘,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张耒《瓜洲谢李德载寄蜂儿、木瓜、笔》“蜂儿肥腻愈风痹”),北宋时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只是采蜜人十分辛苦,蜂蜜香甜,农人自己舍不得吃,所以尧臣感叹:“尽入公侯第,雕盘助酒卮。”沈泌《割蜜谣》:“长至天寒例割蜜,留取一半资蜂食。”可见农人的善良。大观三年(1109),宣州知州陆傅上奏停贡(《宋会要辑稿》崇儒七《罢贡》)。这里还有个神异的故事。叶留《为政善报事类》卷十:“崇宁间,会稽陆公傅为宣城太守,有司责岁贡蜂儿峻甚。公上章曰:‘蜂未孕毓之物,不足以供御,愿赐停罢,以广陛下好生之德。’诏许停罢一年,公严行禁止采蜂人户,犯者痛惩,管下遵守甚力。公一再岁夏夜感泻疾,内逼,忽至溷门外,蜂阵遮障喧飞,殆不可入。即呼守宿者以火视之,有巨蛇卧于溷门之内,张吻厕上,咸皆惊异。”陆傅恤民疾苦,蜜蜂知恩图报,可以警世。高林似吴鸭,满树蹼铺铺。结子繁黄李,炮仁莹翠珠。神农本草阙,夏禹贡书无。遂压葡萄贵,秋来遍上都。此咏鸭脚子,即银杏,因银杏树叶形似鸭脚,故名。银杏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在宣州得到广泛种植,而且品质优良,《本草纲目》载:“银杏生江南,以宣城者为胜。”宋初也曾作为贡品入贡。梅尧臣常以家乡这一特产馈赠亲朋好友。《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鸭脚子》《代书寄鸭脚子于都下亲友》《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宛陵集》里,写到鸭脚子的作品很多。

鸟命若杨叶,夜栖鸡翼间。情知羽毛薄,自御雪霜难。相托为温燠,终非学附攀。犹胜居鹘握,忧惧得生还。这首诗所咏何物,颇费猜详。幸亏诗后作者有小注:“柳子厚《鹘说》云。”《鹘说》见于《柳河东集》卷十六,这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作品。鹘,《玉篇》注曰:“班鸠也。”《尔雅》注曰:“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江东呼为鹘鸼。”则宣州当有此鸟。梅尧臣特特拈出此鸟,并非它有什么特殊,当是受柳宗元的启发。此鸟虽弱小,却又能“相托为温燠,终非学附攀”,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互帮互相,而又不攀附他物,可谓鸟中之贤而义者。诗人借物喻人,正得咏物诗之三昧。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卮。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宣城地处江南,物产丰富,美味食品也很多。这首诗所写,即为其中的二味:马蹄鳖、牛尾狸。鳖,即甲鱼,似马蹄大小者最为肥美。狸,《九域志》曰:“貍,玉面貍,一名牛尾貍,又名果子貍。”果子貍肉质鲜美,也有药用价值。二者都是江南特产。史载宋高宗曾问江南美食,汪藻即以尧臣诗“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两句作答,其后人多传诵之。沈泌《捕狸谣》:“吾宣贡品夸二绝,上者玉面次竹节。颛啖果实体腻肥,土人张置在秋月。鲜餐薰啖剧甘美,利用肴蒸靡脂毁。”可见到清朝时,宣人还常捕食果子貍。斫漆高崖畔,千筒不一盈。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只见树堪种,曾无田可耕。儿孙何所乐,向此是平生。漆树也是宣城特产,前引《遁斋闲览》说“宣州有四出,漆栗笔蜜”,漆尚排在首位。宣州南部多丘陵,多山地,适合漆树生长。漆液是天然的树脂涂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至清朝时,种树割漆仍是山区宣人的重要营生。沈泌《割漆谣》:“吾乡风土颇茂淳,漆栗笔蜜物称盛。戕皮取汁翻蔚然,割不宜数全其天。”正是当时农人辛勤割漆的形象写真。

四、摹写特有的气候

 五月黄梅肥,终朝密雨微。绿苔侵竹阁,润气裛人衣。背陇沾牛去,衔虫湿燕归。高山发瀑水,夜涨入吾扉。

《宣城县志》艺文志亦将此诗归入“宣州咏物杂诗”,仍似不妥。笔者以为当是写江南特有的梅雨天气。每到农历五月,宣州即进入梅雨季节,连天阴沉多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往往使人厌烦。梅尧臣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梅雨季节给人带来的特有感受。其同年(1055)所作《梅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东池虾蟇儿,无限相跳梁。野草侵花圃,忽与栏干长……”《五月十三日大水》:“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滮。浮萍穿篱眼,断葑过屋头。官吏救市桥,停车当市楼……”正是该年宣州梅雨季节长,降雨多,甚至造成水涝灾害,才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不惮反复吟咏之,所谓“诗史”,我们于此亦可见之。(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