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三线:月克冲 “940厂”的回忆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2-07 10:34

陈富才

微信版第1438期

“940厂”位于广德县柏垫镇前程村月克冲,始建于1965年5月10日,建厂伊始,困难重重,当时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宣传口号,数以千计的军工战士们从全国各地陆续踏足这深山之中,开始了长达20多年青春无悔、奉献国防的艰苦创业。“940厂”主要生产64式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1966年4月底,作为“五一节”的献礼,该厂圆满完成了第一批次合格子弹的交付任务,受到了当时江苏省委、省军区、省军工局等各级领导的特别嘉奖,并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1971年,根据形势发展,“940厂”以“国营江苏利民机械厂”挂牌,二十多年间总计生产子弹2300万发、弹夹160万个、铁匣46450件,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5年,最后一批军工战士离开月克冲三工地(厂门口的地名),“940厂”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完美谢幕。

朝花夕拾

在“940厂”的生产生活中,军工战士们战天斗地、以苦为乐,有着太多的故事和趣闻轶事。

“小苏州”的故事。“小苏州”是对从苏州招聘的近二百名青年学生的昵称。他们为了响应祖国备战号召,离开繁华城市和父母温暖的怀抱,将花朵般的青春贡献给军工事业;他们淳朴、善良,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和军工战士的喜爱及好评,于是人们送给他们一个雅号“小苏州”。在他们中间,总共有二十多对“修成正果”;还有十几个“小苏州”成功俘获了当地美女的芳心,最终抱得美人归,比如月克冲的张志兰、王广凤等,后来都随夫到了南京,现在也都是“枝繁叶茂、瓜果飘香”了。当年的小河旁、树林中,都留下了他们爱的故事,期间发生的趣闻轶事,爱恨纠葛,至今说起来还都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喷饭。

逗趣的绰号。诚然,山沟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因此有些年轻、开朗的“却薄”(方言,意为爱开玩笑、喜欢捉弄人)人,爱开玩笑取乐,给人取“绰号”,军工战士们有的被戏谑地称作 “大嘴巴”“大麻子”“大鼻子”“翘子(瘸子)”“驼子”“牛鬼”等等。据退休的刘殿林老师傅介绍:“这些绰号,真有其人,不过,麻子不麻,驼子不陀,翘子不翘,实际就是喜欢逗乐而已。”是的,那时山区几乎没有打麻将、打扑克的习惯。比如“大麻子”就是指某人“点子多”;“大嘴巴”意指此人能说会道等等,这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褒奖。

有位离休干部张元华,人们叫他“牛鬼”,倒是来自于一个令人感动的事迹。张元华原是新四军战士,转业到厂任基建科科长。有一年夜间,狂风暴雨,好几家的简易房屋顶上的瓦片被大风吹跑,掀开几个大窟窿,张元华身先士卒,亲自带领王世才等同志,深更半夜,冒雨解决漏雨的问题,使职工们深受感动。第二天,事迹传开,人们啧啧称赞,说他不愧是一个打鬼子的牛人,就给他起了个绰号“牛鬼”。他毫不计较,觉得还挺“荣光”,一般找他办事的人,都直呼“牛鬼”,也不叫张科长了,于是“牛鬼”就成了张元华正式的别名。

军民融合

文艺传递正能量。为丰富文化生活,“940厂”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以学唱《样板戏》为主,比如三车间的《海港》、五车间的《红灯记》、六车间的《智取威虎山》等京剧片段和一、二车间排演的歌剧《白毛女》等。在服装、道具上,得到了村民的慷慨援助和大力支持。上演时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一时盛况空前、好评如潮。特别是歌剧《白毛女》,除了在广德县城、柏垫、皖南几个兄弟厂演出外,还到溧阳县城、平桥兄弟厂等地演出。在溧阳连续加演两场,场场座无虚席,走廊过道都人头攒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后来,电影来到乡下,“940厂”由工会成立电影播放组,固定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免费放露天电影,因为能容纳800人的大礼堂实在坐不下。每到周末,十里八乡的农民兄弟如期而至。放电影的场地,也不划分工人和农民的位子,谁来得早,谁就占那个位子,来晚的人找不到位子,只好在幕后看,一切动作是反的,也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经常会遇到在放映时下雨的情况,观看电影的村民依然热情不减,冒雨观看。

后来电视机问世,厂里统一购买,每栋房子发一部 ,一到晚上,每栋房子都挤满了附近的村民,军民在一起看电视、嗑瓜子、叙家常,其乐融融。

篮球开出友谊花。“940厂”成立篮球队后,每年都要和县里举行一次篮球联赛,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周边的县也参与比赛。据首届篮球教练薛广岚老师回忆,940厂篮球队在宣城地区晋级赛和广德、江宁县等友谊赛时,均荣膺冠军,篮球队的陶大群、吴洪泉、丁昱、王可等人,称得上是当时球场的“风流人物”。

通过一次次比赛,以篮球为纽带,“九四○厂”的小伙子们和周边县市的球员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到现在还经常书信往来,走访交流不断。

“农民运动”结深情。因为地处深山,厂里生活品较为缺乏,周边村民自产的蔬菜就成为军工战士们的珍馐佳肴,每天早上在三工地的地摊上,村民的时鲜蔬菜都会被抢购一空。一些比较熟悉的,还经常互送食物,你送我大馍包子和糖果,我请你吃泥鳅黄鳝加小鱼,互帮互助、交往亲密。如厂年轻工人陈茂才,就和四合乡的陈富才结为兄弟,两人来往频繁,交情日深。又如四合乡溜石片的农民李定文和厂水工李志忠老师傅,认了本家,他们至今也还经常联系,怀古叙旧情谊长。这些,当年都被“940厂”称之为“农民运动”。

医教方便促和谐。“940厂”子弟学校的创办,给厂区周围农民家孩子就学带来了方便,真正成了“工农一家”,以至厂搬迁几十年后,好多当年同学之间的友谊仍然存在。

有次原子弟学校学生旧地重游,来到一个蔬菜大棚旁时,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她们四目注视后齐齐惊呼,热情拥抱,悲喜交加的场面非常感人。原来她俩是子弟学校的同学,几十年不见了,她们互致问候、亲切交流……临别时,蔬菜“老板娘”突然面对菜棚大喊:“祥子(他儿子),快去摘些黄瓜来,洗一下啊!”不一会儿,一大包黄瓜送到她的同学面前。

厂里有位职工王道玉的女儿王静,曾经对农家子弟的创业支援三万元。还有一位职工陈良贵的儿子陈群,上子弟学校时,对一位农家子弟、下肢不便的黄姓同学,一直背他上学放学,现在还经常给予帮助,去年还送了一部轮椅。

医院更是“940厂”和谐群众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厂里曾举办“红工医”培训班,还招收了十来位农民学员,他们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医疗和护理技能,能够治疗感冒和小创伤之类的病痛。厂医院除了为职工服务外,还为厂周围的农民兄弟服务,一般都是只收一点药品或材料费,手续费全免。据一位农民反映:竹口的杨队长为了感谢医生治好了他女儿右手的疾病,曾诚心送了一包自己生产的毛尖茶叶,被医生婉言拒收,深受大家好评。

涅槃重生

昔日军工小三线,如今美丽古村落。2012年,“940厂”原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三线建设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地;2014年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月克冲作为军工遗存之地,其建设工作得到柏垫镇党委政府和前程村两委的高度重视,目前整合各项资源共投入760多万元用于月克冲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投入80万元,完成道路白改黑2.8公里投入180万余元,修缮维修老旧厂房42间投入50万余元,安装光伏太阳能路灯93盏投入23万余元,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投入160万余元,绿化提升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0万余元。

如今的月克冲,早已破茧成蝶,涅槃重生,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周边县市区驴友们的打卡胜地。闻听鸟语花香,穿越树丛竹林,你会贪婪地吮吸纯净甘甜的空气;漫步河边栈道,追寻军工梦想,你会得到心灵的升华和洗礼;特别是在秋季,银杏长廊铺就的黄金大道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作者单位:广德市关工委)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