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州区积极稳妥开展“去产能”工作
来源:宣城市政府网 作者: 发表时间:02-05 08:22

“去产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五大任务之一,其实际上是一个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在经济减速明显的两年多来,宣州区始终坚持强工富区、强镇发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四个不动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积极稳妥开展“去产能”工作,全力以赴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5倍,年均增长26.5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38户,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53户。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宣州区作为唯一市辖区,承担着城市规划区内外小造纸、小化工、小砖瓦、小煤矿等企业整治的主体工作。一方面,推进淘汰矿山落后产能。2012年4月30日前,全区所有煤矿有序退出。启动了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到2015年底,全区非煤矿山共整顿关闭25家。一方面,推进淘汰小砖瓦企业落后产能。“十二五”以来,全区关闭粘土砖企业42家,淘汰落后产能4.8亿块标砖,节约能源6.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684.5吨,二氧化碳7.2万吨。实施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0多个,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在清理关停落后产能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被取缔但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园区,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等产业。

(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重点企业技改项目。对皮皮王船舶、力玻钢化、青龙山建材等重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和汇宇能源、亚邦化工、富旺金属等重点高耗能企业实施重点项目改造,并建立区领导联系重点技改项目制度,大力推动项目建设。每年围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遴选10个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提高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二是强力推动“两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引导和扶持亚邦化工、刘郎食品等一批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优秀企业,每年都安排6-7户企业参加省“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工作,推荐2-3家企业申报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三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对美乐柯制冷、建林机械、金宏化工等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关注老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作用的发挥。每年推荐5-6家企业,积极申报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瑞特),省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省创新型企业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

(三)提高园区集聚效应。引导工业项目按产业定位分类入驻“两区四园”,初步形成空间布局清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几年来,全区不断摸索,将原先确定的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压缩为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晶瑞新材料、新威华化工、精方药业等重点企业为支撑,着力打造新材料、高端纳米碳酸钙、医药化工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同时,围绕“两区四园”重点产业集聚基地发展方向,注重在项目配套和产业补链上下功夫。每年安排2000万元工业转型创新专项资金、3000万元企业转贷资金,重点支持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建立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委员会,引导关联度大,牵动性强、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分类入住园区,提升园区集聚效应。

(四)全面“诊治”僵尸企业。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全区共摸排出5户僵尸企业,涉及铜材、纺织、墙体砖、玻壳、家禽养殖等行业。其中:东方铜业因大宗商品铜价同比大幅下行、国家再生资源退税政策到期以及企业负债高,已连续两年大幅亏损至停产;富得隆纺织因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初期投资过大,银行抽贷加上纺织行业不景气、出口下降等因素导致企业破产;东升新型墙体因房地产增长放缓,加气砖销售不畅,企业负债高而停产;安平禽业因“禽流感”冲击连续亏损,盲目投资、高成本民间融资而导致破产;进晶玻璃因一期技改技术失误,二期改造缓慢,投资过大,丢失原有市场致停产。针对不同情况,主要采取三种解决办法,一是鼓励转型升级,二是推动兼并重组,三是破产清算。目前,富得隆、安平禽业、东升墙体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东方铜业、进晶玻璃正在进一步转型升级,同时支持富得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寻求合作重组。

(五)妥善安置确保稳定。“去产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事关在岗职工的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切身利益,维护好稳定是“去产能”中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全区一是在宣传上下功夫,积极宣传、及时沟通,引导企业和职工支持政府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二是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关闭企业申报中央关小补助资金2350.076万元,举办各类招聘会23场,帮助企业解决3000多名职工安置转岗问题,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三是在债务化解上下功夫。对转型升级的企业存在资金困难的,积极帮助争取金融机构和上级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区振宣担保公司等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并鼓励企业对外招商出租或采取“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换新的运营方式,提供有效供给。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宣州区将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压实自身责任,在“去产能”上多想办法、多谋实招,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抓“集聚”。首先,加速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和打造新材料、高端纳米碳酸钙、医药化工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新材料基地列入省示范基地,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列入市首批基地。确保2016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左右。其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坚持“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企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选择30家重点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清单,引导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工业技改投入增长10%以上。再次,加大对企帮扶。坚持“两区四园”企业困难清单帮扶制度,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激发企业“双创”活力。全面落实普遍性降费减负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

二是抓“创新”。首先,抓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两区四园”平台优势,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企业与高校对接,搭建“优势叠加”产学研平台,努力在新材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其次,抓政策创新。完善产业投资政策体系,整合各类财政资金,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改革财政资金“以奖代补”、“事后奖补”的传统模式,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发展。同时,全面落实“4321”政银担业务,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提高社会融资总量,解决企业、项目融资难题。

三是抓“清理”。一方面,对“去产能”企业进行再梳理、分类,支持汇宇能源、金宏化工、亚邦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集中攻坚,为产业的做大做强和升级换代扫清障碍。一方面,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为保障清理工作开展,区政府设立了3000万元的清理专项基金,现已收回盘活约4000亩土地,促成了18个新项目入驻。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存量土地及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和嫁接盘活,力争到2016年5月完成27宗地的清理攻坚任务,为下一步招商争取空间。一方面,稳妥清理僵尸企业。对我区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及僵尸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跟踪了解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加快处置进度。如引导僵尸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确实难以生存的企业引导其走法律途径申请破产等。

四是抓“准入”。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制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准入管理。对新上项目必须做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把关预防。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同时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一,建议省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尽快研究出台“去产能”相关配套政策,以推动“去产能”工作扎实稳妥开展。

第二,建议省政府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力度。

第三,目前国家已暂停对关小企业的资金补助政策,各地仍有部分停产但未爆破粘土砖企业(宣州区6家),恳请省政府充分考虑政策的衔接,尽量继续给予相应补偿。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