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三载前行绘答卷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孟一凡 王成光 发表时间:08-23 11:29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嘱托 皖美答卷】

三载前行绘答卷 凝心聚力谱新篇

01.jpg

海报设计 罗中琳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杞柳踏上“出国路”、湿地成了“会客厅”、新兴产业“立潮头”、擦亮巢湖“亮名片”……八月份的江淮皆是“火热”场景,三年前的殷殷嘱托安徽牢记在心。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先后来到阜阳、马鞍山、合肥等地,深入防汛救灾一线、农村、企业、革命纪念馆等,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防汛救灾一线人员,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深刻指明了安徽发展的优势所在、机遇所在、动力所在、使命所在和任务所在。三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阜阳:颍淮河畔奏新章

兴水利、忙生产、促振兴……颍淮大地千帆竞发,众功皆兴。庄台上、田埂间、车间里……奋斗中的身影,都有着相同的美好回忆——2020年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阳市考察。

“把70年来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根据蓄洪区特点安排群众生产生活,扬长避短,同时引导和鼓励乡亲们逐步搬离出去,确保蓄洪区人口不再增多”……近年来,阜阳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蒙洼蓄洪区的人们聚水利之智、促安稳就业,探旅游路径,兴特色产业,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次第展开。

汤汤淮水,浩浩东流,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内,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叫人驻足停留,匆匆离乡,步步回眸,一个个蒙洼蓄洪区群众主动舍弃、暂别家园的瞬间让“王家坝精神”变得立体。

“我们绷紧‘防大汛’这根弦,每天巡查水闸管理区域,发现问题及时消除,确保水闸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王家坝闸管理处负责人张家颍介绍,工作人员随时关注天气和水位变化,适时调整防汛应对措施,做到预判水情、科学防汛。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

8月15日,阜南县郜台乡,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编织间内,数十工人,动作熟练,赶制柳筐,仔细瞧去,竟有十多位老人,负责人张朝玲介绍,厂里总共老人30多位,工作生活两不误,在家就管挣钱,平均一人年收入2万元。张朝玲说公司效益不错,她遥遥一指:“这些成品柳筐将被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细细柳条,编出幸福生活,“水中珍珠”,也能变成致富“钥匙”。看着基地水域被芡实叶片裹上层层绿衣,任超笑容满面。“8月开始第一茬,直到9月底,总共可收12茬,一天能收几百斤。”他说,芡实基地带动了村民务工50多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

“坡上绿草坡下花,水底鱼儿水中鸭。”通往西田坡庄台的主干道打通了,路面也实现硬化,新建的停车场、小广场为群众生活提供了便捷。随着阜南县政府大力推进庄台“五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居民迁建和“四小园”建设,小小庄台变“妆台”,实现了美丽“蜕变”。

西田坡庄台

庄台人的观念也在嬗变。“西田坡原来124户人家,现在只剩24户。”曹集镇党委委员杨蕾蕾介绍,当地正利用庄台独特资源,发展采摘园、垂钓中心等项目,让庄台群众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阜阳市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去年,阜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1元,同比增长6.3%;全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4349元,增长14.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曾经在淮河流域活动过的老子对水有着精到的论述。如今,阜阳干群正以自强不息的斗志,顺应自然定举措,因地制宜促发展,变“水害”为“水利”,让淮河成为推动阜阳乃至皖北地区蓬勃发展的助推剂、源动力。

马鞍山:智慧“上马”江岸绿

“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牢记总书记嘱托,马鞍山利用居中靠东、拥江近海的区位优势,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

艳阳下的薛家洼,湿地风吹叶动,江面飞鸟翔集,观景平台、九曲步道,游客往来,留影打卡……如今,擦亮“钢城”幸福底色的一江胜景,已成为当地新的滨江“会客厅”。

薛家洼区域整治前后对比图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综合整治后,拆除非法码头158家,整治散乱污企业756家,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5146条渔船全部拆解,1.1万渔民转产上岸。薛家洼“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得以重现。

8月16日,滨江湿地公园,步道上,张春英正和工友进行保洁作业,家住薛家洼附近的她曾在江边打鱼21年。“上岸后,我和爱人在这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兼职护鱼员,每月有3000元左右稳定的收入。”江岸边,对薛家洼有所了解的游客汪先生也特意和家人来这散步。“景色很美,孩子都不愿走。”望着远方正在嬉戏的孩子,这位同样来自长江沿岸的芜湖友人也给兄弟城市的生态蜕变竖起了大拇指。

水清了、鱼多了,鸟来了,人气也旺了。马鞍山市江东文旅康养集团总经理吕龙说,“如今,在薛家洼散散步,去江边吃个农家乐,再到不夜城逛一逛已成为当地人的休闲新方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21年6月,马鞍山市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示范市。两年来,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相融合,积极打造“长三角滨江多雨工矿型”海绵城市示范,马鞍山已形成完备的分层分级管理体系,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变化的还有宝武马钢,它的转型是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机器换“人”、工艺换“智”、管理换“脑”、发展向“绿”。8月16日下午,中国宝武马钢特钢公司新特钢项目现场,高大钢架纵横交错,线材产品在智能小车的运送下在机械臂上传递,随后被精准“分配落户”……这便是新特钢2号高线的智能立体库。

中国宝武马钢特钢公司新特钢项目智能立体库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指出,要把握自己的优势,顺应当前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中,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特钢项目围绕‘绿色、智慧、精品’理念,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优特钢精品基地。”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马钢新特钢项目一期工程已于今年6月份竣工投产,二期工程计划于明年12月前投产,产品重点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等中高端产品市场。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市考察时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重要指示。三年来,马鞍山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2020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如今,马鞍山人可以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合肥:巢湖之畔万象新

“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要继续夯实创新的基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市考察调研。谆谆嘱托,耳畔回响,三年来,合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巢湖综合治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今,巢湖之滨水清岸绿,滨湖之畔万象更新,科创之城产业集聚。

8月17日下午,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芦苇映日,绿意葱茏,景美如画,高温下,55岁的王仕和正巡视负责片区生态情况。家住附近长临河镇的他说,自2016年十八联圩湿地启动建设后,自己和乡亲们迁入新居,完成从“捕鱼人”到“护林员”的转变,现在收入更稳定,生活更安心。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定位和规划,统筹抓好防洪和治理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更多的生态红利。

经过不懈努力,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投资近60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初步建成,宛若一条“翡翠项链”,日均净化水量可达120万立方米,构建起巢湖保护的生态屏障。2022年,合肥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巢湖不仅是安徽人民的宝贝,也正被打造成合肥市“最好的名片。”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

除了巢湖这张名片,“科里科气”的气质正进一步塑造。近年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合肥市突出“第一动力”,牢牢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活水”,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聚集为主线,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打造科技引领城市建设的主阵地,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2022年,合肥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较上年提升18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隔音泡沫铝,人像复刻机、12.3英寸动态卷曲模组……安徽创新馆频频“上新”。三年来,安徽创新馆展品从1400件增加到2000余件,每年的参观人次从12万增加到45万,累计发布的科技成果也从300余项达到3000余项。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公司董事长王倩介绍,安徽探索出国内首创的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了“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安徽科技大市场。

有了“创新之花”,还需结出“产业硕果”。走进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中创新航合肥项目基地,只见这里厂房林立、车辆穿梭,一批“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使用的就是我们全球独创的这款OS电池。”中创新航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展览厅内,公司总经理刘敏指着一个长方形的银色锂电池包介绍道。

中创新航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展览厅一角

近年来,长丰县坚持“重大项目重点保障”,中创新航合肥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3个月,从开工到产品下线11个月。“长丰速度”不断刷新。随着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重大项目的落地,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选择在当地投资,有的已经实现投产。下塘镇党委书记樊邵斌介绍,下塘镇正努力打造新能源企业全产业链。

一隅印证全局。有龙头企业引领,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现象级产业地标逐步形成,进而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3%;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2%,创历史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寄予厚望,两次亲临考察,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引领安徽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迈入了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

未来,安徽将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下好创新‘先手棋’”“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十个方面要求,坚持不懈从中找方向、找指针、找方法,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江淮儿女既乐见风景也不拒风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大地必将凝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推动全省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记者 孟一凡、王成光)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