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张丽:最大的幸福和欣慰  图文视频

最大的幸福和欣慰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19 17:25


张丽(左三)

  三十年来,张丽都是在学生的问候声中开始她每一天的工作。她说:“这一生最自豪的是选对了职业,做了老师。”

师爱无边  甘为人梯

  17岁时,出生安徽合肥她,来到宣城偏远农村插队当知青,任民办教师,开始了她艰苦而又丰富多彩的教师生活。她深深感受到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更了解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农村中学没有英语教材,她就边听广播,边自己编写教材。后来有一个学生考取洛阳外语学院,给张丽来信说:“谢谢老师!是您给我英语的启蒙,让我有机会看见外面的世界。”这是张丽收到的第一封学生来信,由此她体会到付出的回报。
  或许正是这种教育情结和对宣城这块土地的眷念,1980年,师专毕业后的她,又回到宣城任教。在她的心中,学生重于一切。她会在严冬到来之前,给班里的孤儿备好棉衣;会在每个中秋之夜,提着月饼到教室,与学生一起过节;会坐着三轮车到乡下,探望安慰失学的学生;会在学生病床前守候,直到他们父母到来;会不分寒暑披星戴月,到宿舍关照学生;会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曾经有一位患病准备辍学的贫困学生,在张丽的鼓励帮助下,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外交官。张丽感慨地说,有时候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为国家、对个人来说,都可谓是善莫大焉。
  三十年来,她的学生,有像这样成了共和国的外交官,有的成了国家航天事业的科技人员,有的在海外名校做教授,有的成了医生、公务员,中小学教师……每到新年,张丽都会收到学生们的贺卡和短信:“老师,谢谢您用真诚和善良帮助我再次起航!”

情系群众  关注民生

  当上人大代表以来,张丽注意体察民意,反映民声,提出了不少议案和建议。
  张丽在了解到部分城镇居民因缺乏基本医疗保险,因病致贫的情况后,就寻访部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了解情况;还找宣城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办公室和商业保险公司的有关工作人员,咨询参加或购买医疗保险的方法,上网了解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经过精心准备,2004年人代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这一建议因依据充足,操作性强,立即得到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响应,很快拿出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范围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市区教育布局不合理、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张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征求其他代表的意见,连续两年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关于优化市区中小学教育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议案。2008年,这份议案被采纳,政府正在抓紧规划实施中。
  宛溪河是宣城老城区的一条古老的河流,唐代诗人李白曾为此写下“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妙诗句。但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它实际上成了市区的排污渠道。为此,张丽到市环保局和市建委调研,了解河流污染及治理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撰写了《关于开发宛溪河的议案》。这份议案得到专家和代表们肯定,政府已经做出规划,污水治理厂已开工建设,河岸居民已经拆迁,河水变清、两岸变绿、城市变美的美景,已经指日可待。
  此外,张丽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针对宣城市没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现状,提出过《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议》;针对宣城旅游景点布局不合理,著名历史文化风景区敬亭山开发滞后等问题,提出过《关于加快开发敬亭山的议案》;针对宣城市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提出过《关于完善我市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建议》,这些都涉及到宣城建设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
  张丽说过,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战线上的人大代表,看到自己付出过心血的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我最大的幸福;看到自己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点击观看视频新闻(张丽)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