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共广德党组织在抗战中的重建和发展历程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11-03 10:37

许  国

微信版第1421期

广德是块红色的土地,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广德青年学生纷纷罢课、集会、游行示威,查抄日货,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5月30日,帝国主义巡捕在上海开枪屠杀示威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广德先后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和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各界纷纷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查抄和焚烧英日货,声讨帝国主义的暴行,慷慨解囊捐款援助上海罢工工人。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北伐途中由浙江进驻广德,广德人民热烈欢迎,成立军需供应委员会和运输队、担架队、向导队等,支援部队的行动;在北伐军的支持下,狠狠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封建势力卷土重来,广德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广德在外地工作和学习的一些知识分子,如梁其昌、许杰、周鹤甫、刘格非、王金林等,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于1927年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2月,中共江苏省委沪宁路区党组织派黄老四(原名黄中道)、黄烂腿  (化名)、刘格非来到广德开辟工作。当时,在安徽大学读书的王金林,因领导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学潮,被开除学籍,并受到通缉,由安庆转移到芜湖,他应约回到家乡,参与组建了广德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广德直属小组,有党员黄老四、刘格非、王金林、周鹤甫、黄烂腿、刘永昌等6人,第一次党员会议在县城东门刘永昌家召开,   党小组负责人为黄老四。

中共广德直属小组旧址

中共广德直属小组成立后,黄老四到花鼓塘黄金坝一带开展农运工作,在广德西乡进行了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邓国安、张国泰等先后入党。1929年2月,中共江苏省沪宁特委派张震来广德,帮助成立了中共广德特别支部,负责人有张震、王金林、丁继周、高翔等人,隶属江苏省委领导。特支下辖4个支部,分别是城市、誓节渡、孝琨塘(即花鼓塘)、城市学生四个支部,共有党员20名。1929年冬,全县党员发展到30余名,特支在花鼓塘附近的董家冲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中共广德县委,隶属江苏省委领导。王金林任县委书记,委员有邓国安、张国泰、刘兆银、林家旺、肖行广、有兆金、王世章等。

县委建立后,发动群众,发展党员,1930年春,先后建立花鼓区委和古塘、枫塘铺、大石桥、施家村、黄金坝、赵家村、陆家铺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余名。3月,县委领导了著名的广德暴动,成立皖南红军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这是当时皖南地区斗争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暴动。7月成立皖南红军独立团,在广德西南乡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立农会、妇协会、共青团和赤卫队等群众组织。10月成立广郎宣苏维埃准备委员会。赤色区域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万余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28%。武装斗争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地方封建势力,震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从1930年4月至1931年10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先后派首都卫戊团、57师342团和341团及地方武装,对广德赤区进行了3次残酷清剿,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皖南红军独立团的武装斗争于1931年10月最后失败,年仅28岁的团长王金林受伤被叛徒出卖被捕,11月22日在广德县城北门外凤凰堆英勇就义。随着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广德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县委消失。

重建的党组织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并出动空军轰炸广德军用机场。面对强敌入侵、国土沦丧的严峻局面,广德县初级农业中学教师许道珍(曾参加广德暴动)与志同道合的知识青年周嘉琳、尚金铭都寝食不安、忧心如焚。一天,许道珍收到二弟许道琦从西安来信,说决定去延安学习,希望许道珍也去并寄来陕北公学的招生简章。这封信燃起了许道珍心头的希望之火,同事尚金铭(后改名尚伯康)看了信也很高兴,两人商定同去延安,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他们很想约在县义务教育委员会工作的周嘉琳一道,但考虑他刚结婚,可能不会去,就没告诉他。想不到周嘉琳听说就找上门,要求同去。于是3人商议,分头向亲友筹借盘缠,打点行装。10月初,他们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途。他们步行两天到宣城,再坐小轮到南京,从浦口乘上西去的列车,到达西安,赶到七贤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经报名录取,被送到距西安八百里外的延安。11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第三期第三大队学习。1938年2月,周嘉琳在学习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4月初,许道珍、周嘉琳两人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皖南新四军工作。5月许道珍被中共皖南特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歙县岩寺,中共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安排许道珍、周嘉琳两人回广德,进行党的组织发展、统一战线和抗日动员工作。他俩遵照党的决定回到广德,以八路军退伍军人的合法身份,参加了广德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周嘉琳任委员会总干事,许道珍在动委会下设的青工团任副团长。他俩和青工团的热血青年们,不辞劳苦,活跃在城乡各地,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教唱《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以标语、壁报、街头讲演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时还相继成立了工人、农民、妇女、青年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同时,注意抓重建党组织工作,不久就吸收青年彭海涛(原名许道琛)、张思齐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在青工团团员中秘密发展了胡惠民(原名胡代元,曾参加广德暴动)、徐竹芳(女)、徐步芳、江应千、罗建国等青年入党,为党培养了骨干。

可是,国民党推行反共政策,对蓬勃发展的群众抗日救亡活动非常惧怕。1938年8月,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第三战区先后派人来到广德,联合以朱学易为代表的国民党广德县政府官员,调查共产党在动委会、青工团中的活动,排挤、迫害共产党员,公开要许道珍、周嘉琳退出动委会、青工团,并监视其活动,还准备对许道珍进行暗杀。许道珍、周嘉琳被迫于同年秋离开动委会和青工团。周嘉琳到第四区(誓节区公所)任庙产调查委员。许道珍到苏村创办了苏村小学并任校长,以此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教师、学生和农民中先后发展盛正魁、李国华(周嘉琳爱人)、陈登科、周家琦、朱传仁、宣恒华、朱传惠、梅万兴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秋季,党员已发展到20余人,成立了中共苏村支部,许道珍任书记。这是中共广德党组织在抗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建。

曲折的党组织

1938年秋,周嘉琳和彭海涛到皖南泾县,向中共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汇报了广德重建党组织和开展抗日活动等情况,回来后,根据特委“要大量发展党员”的指示,中共苏村支部派出党员在县城、誓节渡、花鼓塘、十八里店、北乡砖桥、横岗和郎溪的涛城等地大量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一个多月,全县党员发展到100余名。同年冬,成立中共广德县工委,周嘉琳任书记,许道珍任组织委员,彭海涛任宣传委员,徐竹芳(女)任青年和妇女委员,隶属中共皖南特委领导。不久,成立苏村区工委,许道珍兼任书记。

许道珍像

1939年上半年,广德县城边苏觉庙恢复了广德中学,刘文华担任校长。中共广德县工委根据他的表现,吸收他和其他几位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支部,书记为刘文华。广郎地区党组织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国民党却加强了反共活动。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重点“由对外转为对内”的反动政策,颁布《共党问题处置办法》《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反共文件,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7月,中共苏皖特委在宣城狸头桥成立,谭启龙任书记。一天,苏皖特委派青年部长王一凡来到广德,传达了上级指示,把广德党组织由中共皖南特委划归中共苏皖特委领导。由于当时广德党组织已扩大发展到郎溪的涛城地区,同年8月,苏皖特委决定将中共广德县工委改为“中共广郎县工委”,周嘉琳任书记,提拔一位农民党员陈登科任副书记,许道珍、彭海涛、徐竹芳(女)仍分别担任组织、宣传、妇女部长。工委下辖两个区委(广德苏村区委和郎溪涛城区委)、两个总支、20个支部、210余名党员。

可是国民党广德县党部书记朱学易竭力执行国民党中央的反共政策,解散了以共产党为骨干组织起来的抗日群众团体,并派遣军队搜捕我党抗日斗争的领导人。10月,广郎党组织负责人周嘉琳、许道珍被国民党公开追捕。11月,两人被迫离开广德,被中共苏皖特委分别派到溧阳中心县委和金宝圩宣当芜中心县委工作。广德的党组织发展受到挫折,中共广郎县工委由陈登科、彭海涛、苏皖特委特派员丁浩(原名喻孟成)负责。12月9日,中共苏皖区党委在江苏金坛成立,苏皖特委撤销,广郎县工委改为中共苏皖区党委领导。到年底,广德党组织已发展到1个总支、2个中心支部、13个支部和未建立支部的零星党员。其中苏村总支,书记朱传仁、副书记盛正魁;2个中心支部,10个支部。苏村中心支部,书纪梅元兴。下辖4个支部,书记分别是肖长银、洪传芳、彭有富、郑思贤,有党员56名。苏村女党员中心支部,负责人彭有金,下辖3个支部,书记分别是宣恒玉、蔡宗英、邓某某,有党员42名。七塔女党员支部,书记王春英,有党员3名。桃树塔支部,书记杨功顺,有党员3名。毕沟支部,书记陈昌汉,有党员8名。北乡建立的横岗支部,书记罗建国,有党员6名。县城支部,书记刘文华,有党员9名。花鼓支部,书记李正洪,有党员8名。

1940年3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广郎地区抗日和反摩擦斗争的领导,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中共苏皖区党委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决定,在广郎国民党统治区,撤销广郎县工委,成立中共广郎中心县委,派曾担任苏皖特委秘书的张思齐同志回到广郎地区,担任中共广郎中心县委书记,丁浩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彭海涛任宣传部长,隶属中共苏皖区党委领导,主要活动在苏村、誓节渡一带。同时,成立广德、郎溪两个县委,广德同时成立苏村、誓节、花鼓3个区委。此时广德县委领导机构不健全,县委和3个区委,由广郎中心县委直接领导。广德县委书记丁浩(兼),下辖3个区委,即誓节区委,书记张大德;花鼓区委,书记胡代海;苏村区委,书记朱传仁。这时,原来的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都被解散,只好以组织“兄弟会”“姐妹会”等灰色群众组织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地下活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的组织,宣传抗日主张,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做军鞋送给前方部队。广德共有党员200余名,较多分布在苏村、誓节、花鼓、山北等地。

同年6月,新四军第四兵站遭到国民党围攻破坏,切断了苏南与皖南的联系。此时皖南事变即将发生,国共关系紧张,广郎中心县委与苏皖区党委失去联系。这时党组织比较庞大,党员之间的横向关系较多。彭海涛因“面红”引起国民党注意,只好调往外地,在金宝圩担任宣当芜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为此,中共中央东南局决定将中共广郎中心县委纳入其直接领导。10月,中共中央东南局派刘烈人(原苏南特委青年部长)到中共广郎中心县委担任书记,张思齐改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丁浩任宣传部长。12月,刘烈人因异地口音,难以掩护,组织将其调往浙江,中共广郎中心县委书记仍由张思齐担任,丁浩任副书记,石坚任组织部长,增加徐步芳任青年部长、徐竹芳(女)任妇女部长。年底,由于新四军军部准备北移,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又回归中共苏皖区党委领导。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对广郎地区党组织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摧残。恶劣的环境下,中共广郎中心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此时主要任务,就是收容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同志,设法将他们护送到苏南抗日根据地去。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分别在2月上旬和中旬,分两批将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军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江渭清等24名新四军干部战士,从郎溪、广德的横岗安全护送到苏南抗日根据地。这时,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妇女部长徐竹芳被俘叛变,她出卖组织和党员,使广德苏村、誓节渡等地党组织遭到破坏,处境十分艰难。中共广郎中心县委书记张思齐沉着应变,率县委由广德苏村转移到郎溪涛城上阳村何济民家,以开磨坊作掩护,坚持秘密斗争。

4月,中共广郎中心县委从周嘉琳在宜兴和桥给家里的来信中得知苏皖区党委的地址;广郎中心县委书记张思齐通过国民党郎溪梅渚货税处处长、我地下党员石云阶,获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介绍信和良民证,同阮维良前往和桥,会见了苏皖区党委书记邓仲铭(又名邓振询)和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张思齐汇报了广郎地区抗日斗争的情况,区党委指示,郎广党组织要“以隐蔽巩固、保存组织,等待时机”为工作方针;要建立一支地方武装,打击敌人、惩处叛徒、保护党组织的活动。同时还派时任太滆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的许道珍和张思齐一道返回广德,立即着手组建地方抗日武装。他们派许道普、伍家卫两人,化装成国民党税警队员到郎溪梅渚货税处,取回由地下党组织提供的2支步枪、1支短枪、4枚手榴弹,于5月在誓节渡成立郎广游击队,许道珍负责,队员有阮维良、伍家卫、许道普、潘仕亮、阮麻子等5人。

7月,苏皖区党委又派参加井岗山斗争的红军战士龚铁(又名谢振国)来广德工作。在郎广游击队中成立了党支部,许道珍任书记,龚铁任组织委员,许道普任宣传委员。5月里,中共苏皖区党委将其所辖地区的党组织调整为4个特委 ,中共广郎中心县委改为中共苏皖特委,并把宜兴、溧阳南部与高淳、宣城部分国民党统治区党组织划归其领导,张思齐任书记,石坚任组织部长,丁浩任宣传部长,隶属中共苏皖区党委领导。中共苏皖特委下辖宣郎高县委、宜溧广县委、广宁孝工委,郎溪县委、广德中心区委。广德中心区委,书记丁浩兼任,辖有4个区委、30个支部、277名党员,其中誓节区委书记张大德、苏村区委书记朱传仁(后朱传惠)、花鼓区委书记胡代海、杭村区委书记罗建国。6月上旬,郎溪县委委员孙瑾叛变投敌,使郎溪党组织遭到严重损失,除长乐区委因单线与广郎中心县委联系而幸存外,其余全遭破坏。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又被迫从涛城何济民家转移到㳹山乡(今南丰)安庆滩李邦达家,以熬硝作掩护,继续领导广郎地区的革命斗争。不久又遭到国民党的围剿,李邦达不幸被捕牺牲。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只好又转移到广德苏村吴家冲,继续坚持斗争。

为了吸取教训,防止叛徒破坏,7月县委对下属党组织采取大支部划小支部、实行单线联系、清洗不纯分子等办法进行了内部整顿,从而严密了组织、纯洁了队伍,使广郎地区的党组织逐步恢复生机,得到巩固和发展。10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决定,将苏皖特委与路西北特委合并改为较大的苏皖特委(又称路西北特委),中共苏皖区党委秘书长欧阳惠琳兼任书记,石坚任组织部长、李广任宣传部长、朱春宛任专员、张思齐任委员。同时广德、郎溪两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广郎县委,隶属中共苏皖特委领导,下辖杭村、誓节、苏村、花鼓4个区委。县委负责人先后为张思齐、丁浩,杭村区委书记罗建国,誓节区委书记张大德,苏村区委书记先后为朱传惠、梅元兴,花鼓区委书记胡代海。1942年3月,广郎县委下辖9个区委、89个支部、891名党员。5月,广郎县委及广德地区的杭村、誓节、苏村、花鼓4个区委都遭国民党破坏。

1942年5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决定,撤销苏皖特委和广郎县委,在广郎地区恢复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张思齐任书记,丁浩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隶属苏皖区党委领导,下辖广德、郎溪两个县。广德地区党组织被叛徒出卖,破坏严重,党员较少,实行单线联系,没有成立县委,党组织属中心县委领导。中心县委对所属支部进行多次整顿,清洗内部一部分不纯分子,在整顿中使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到1942年底,广德党组织又发展到17个支部、105名党员。

1943年党组织继续清理、整顿日伪“清乡”区内和国民党顽军“清剿”区内的党组织;审查、恢复和重建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上半年,尤其是7月份,国民党第三战区派叛徒、特务徐世良到广德任调查专员,伙同原国民党广德县党部特派员朱学易成立“剿共行动大队”,窜至苏村并驱使苏村乡乡长和叛徒,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实行“逮一交三”(即1个党员要交代3个党员名单)的恶劣手段,使广郎地区特别是被视为“苏区”的苏村党组织,几乎全遭破坏。到1943年底,广郎地区的党员由最多的1062名减少至89名,其中广德只剩3个支部、32名党员。

发展的党组织-

1943年9月底,日军为扩大占领区,确保其在京沪杭的战略地位,掠夺苏浙皖边区的丰富资源,调集3个师团2万余人,从9月30日起,兵分三路,从皖南、苏南、浙西3个方向,向苏浙皖边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其中进攻苏南一路的日军只有两个联队4000余人,而驻守宣郎广一带的国民党军队有15个团,总兵力四倍于敌,但他们奉命采取“宁可让予敌寇,不可让予匪军”的反共方针,不战而逃,撤至天目山地区。日军长驱直入,3日内进击200余里,相继占领溧阳、郎溪、宣城、广德4座县城,控制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新沦陷区。日军先后在广德县城、门口塘、誓节渡、山关岭等地建立据点,组织维持会,实行伪化统治,开设赌场、“慰安所”供日军使用,人民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针对日军在苏浙皖边区发动的进攻,新四军十六旅针锋相对,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尾随南进,收复失地,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0月上旬,十六旅首先收复溧阳、溧水地区。11月1日,旅长王必成率旅特务营和四十八团经高淳进入郎溪,再向东到达广德北部地区,先后进行侯村、芦塘、泉村、砖桥等9次战斗。11月底,十六旅先后解放宣长公路以北的郎溪、广德广大农村,打破了日军伪化和控制这一地区的计划,开辟了郎广抗日根据地。

郎广游击队训练情形新四军十六旅进入郎广,立即同坚持秘密斗争的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取得联系,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各地,在纸业工人、贫苦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广德党员迅速增加,由32名发展到292名,根据地人口由7.2万扩大到11.2万余人。1943年12月1日,在广德北部的砖桥泉村,成立了中共广德县委,书记先后由石坚(1943.12—1944.2)、李坚真(女,1944.3—1944.7)、李华楷(1944.7—1945.4)、陆平东(1945.4—1945.8)担任;组织部长胡惠民(原名胡代元)。广德县委先后隶属中共苏皖区党委、苏南四地委、苏南二地委领导。中共苏皖区党委和新四军十六旅调来大批干部到郎广地区担任领导。

到1944年3月,郎广地区党的组织进一步得到发展,广德县委已建立了3个区委:一区以杭村为中心,1943年12月成立区委,书记由新四军十六旅政委、苏皖区党委书记江渭清的爱人陈淑荣(女)担任,1944年3月祝勇秋接任,1944年12月由陈斐接任。二区以山北为中心,1944年3月成立区委,书记高原,1945年2月由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的爱人陈瑛接任,8月又由高原接任;副书记为徐若冰(女,1944.8—1945.2)、赵益群(1945.2—1945.10)。三区以门口塘为中心,1944年3月成立三乡(西湖、高湖、花鼓)办事处工委,书记邓平;1945年2月改为三区(白水)区委,书记徐星光(原名徐长富)。到1944年底,广郎地区的党员由新四军十六旅来广之前的89名发展到560名,其中广德县发展到23个支部、292名党员。

1945年1月6日,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南下三个主力团顺利抵达浙江长兴仰峰岕,同新四军十六旅会合。13日,成立苏浙军区。2月5日,在浙江长兴温塘村召开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将所属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2月12日至18日,取得了天目山第一次反顽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顽军1700余名,解放了孝丰城和天目山北麓地区。广德地区党组织为贯彻中共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方针,以花鼓、东亭为基点,将郎广抗日根据地由广北向广南发展。2月底,在广德卢村地区同溪陈坞村,成立中共广南县委。原广德县改为广北县,县委书记先后由陆平东、赵荫华担任。原广德县委书记李华楷调来广南县担任县委书记,7月周嘉琳接任;副书记先后由周瑞锦、李晓光担任,组织部长李晓光兼任,隶属天(目山)北地委领导。广南县委下辖卢村(笄山)区委,书记陈淑荣(女)。

中共广德县委砖桥泉村驻地遗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8日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光复广德。9月初,广南、广北两县党政机关进驻县城,合并成立中共广德县委,由原广北县委书记赵荫华担任书记,原广南县委书记周嘉琳任副书记,李晓光任组织部长,隶属苏浙区党委苏南二地委领导。10月初,随江南新四军北撤,县委及区委组织都消失。

全面抗战八年,广德人民蒙受了深重的苦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没有被日军的暴行所吓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坚持斗争,在新四军十六旅的帮助下,把广德建成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向南发展的基地,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者系广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