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青弋江探源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作者: 发表时间:12-13 19:19

青弋江从泾县的大地上匆匆流过,千万年来,她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泾县人都把青弋江视为母亲河、生命河,她对我们恩重如山。

我在青弋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每天都会饮青弋江的水,小时候更是在她的怀抱里撒泼打滚,纵情嬉戏。长大后也一直在她身旁成家立业,几乎每天都要从江畔走过,看潮涨潮落,心海起伏,听水吟水歌,流连忘返。

《宁国府志》记载:“青弋江古名清水,一名泠水,又名清弋水。称其为青弋江,是因为它发源于黄山,会石台、太平、旌德、泾县诸水后,河身渐广,春暖水涨,波涛汹涌,故曰江。” 青弋江古称“清水”“泠水”或“泾溪”“泾水”“泾川”,李白有关泾县的诗,都称青弋江为“泾溪”或“泾川”。稍晚于李白的唐朝诗人顾况却有一首题为《青弋江》的诗:“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应该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关于青弋江的诗句,说明青弋江之名在唐朝就有了。

青弋江流域总面积719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09公里,沿途有徽水河、漳河、水阳江、姑溪河等大小数十条河流汇入,在泾县又有东干渠、安吴渠和南陵的柏山人工灌溉渠沟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

青弋江犹如一条透明的银丝带,飘游在皖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她一头系着黄山,一头连着长江,所以,青弋江不仅有着黄山的气韵,而且有了长江的魂魄,不仅有黄山的品格,而且有长江的胸怀。

聆听青弋江水汩汩的流淌,犹如欣赏一支乐曲清新声调婉转情深意长的咏叹调。这歌声像一位年迈的母亲在叙述自己从百里之外的黄山脚下一路奔波而来的艰辛,又好像一位年青的女子在倾诉自己对远方的长江和更远的大海的向往。这歌声融和了沿途飞瀑流泉跌宕起伏的旋律,这歌声揉进了两岸飞禽走兽啼鸣啸叫的节奏;这歌声中有山花野果的韵味,这歌声中有松风竹海的气势,这歌声中有飞云流霞的律动,这歌声中有天地日月的精神。所以,聆听青弋江的流水,你总能感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

目睹青弋江的静美,如同观赏一幅彩墨淋漓笔意酣畅大气磅礴的画卷。这幅画卷笔笔饱含着皖南山山岭岭四季变幻的丰富色彩,这幅画卷处处洋溢着皖南村村寨寨过往岁月的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一位在青弋江边土生土长的平民百姓,你一定能从这幅画卷上读出青弋江对自己的恩惠;如果你是一位少小离家而今带着满头白发和一身坎坷归来的游子,你一定会从这幅画卷里读出青弋江无私的爱意。

清清的青弋江,温柔的青弋江!一年四季,她总是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不同的姿韵。

春天,杜鹃红似火,江水绿如蓝,桃花逐波去,白鹭掠浪来。如果乘一只竹筏顺流而下,但见“巍巍青山两岸走”,不觉令人心旷神怡,如游仙境。遥想李白当年受汪伦忽悠来泾县,虽没见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一路美景还是让他由衷地发出了“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的赞叹。

秋季,满江晨雾弥漫,虽没有“千里烟波”的壮观,却也会令人产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感慨。忆起苏夫子的《赤壁赋》,不禁会自觉进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意境里。

夏日,最好是夕照西山,暮蔼渐浓,江畔人声喧哗,游泳的纳凉的洗衣的担水的摩肩接踵。不远处的群山由青变灰,最后变黑。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水面上银子般的月光随波荡漾。此情此景,《诗经》里的句子不觉脱口而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让人发千古之悠思。

冬月,青弋江又是另一幅景象:雪花飞舞,漫天皆白,真个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果你有雅兴,何妨做一回“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过也只能“钓雪”而已,因为现在江里的鱼已经很少了,几乎不可能钓得到。

千百年来,甘甜的青弋江水养育了两岸无数百姓,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从青弋江出发,开始人生的航行,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远的不说,仅小小的泾县就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文学巨匠吴组缃、著名画家吴作人、著名书法家包世臣、吴玉如、著名音乐家朱践耳等等。他们是奔腾的青弋江里闪光的浪花,是浩荡的青弋江上乘风破浪的巨帆,他们是青弋江的骄傲,是青弋江人的榜样!清清的青弋江里流淌的不仅仅是清澈的江水,还有这些仁人志士们的灵魂,在他们的光辉映照下,今天的青弋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们的精神激励下,今天的青弋江人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以前只知道青弋江发源于黄山,穿过泾县,经过南陵县,又在芜湖市汇入长江,却从来没有想过她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在新中国诞生70周年的这一天,我们决定去寻找青弋江的发源地,去母亲河的“娘家”看看。

头脑里装着从书本和网络上查找到的七拼八凑的有关青弋江源头的信息,我们沿着大致的方位来到黄山市黟县的美溪镇,沿途问了好几位当地人,但各人说法不一,看来当地人大多也没有到过青弋江源头。天色已晚,只好就在镇上住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旅店门外又向路人打听,遇到一位当地驾驶员,他的说法我们觉得比较可靠,于是按照他说的沿029县道来到方家岭隧道前,但见隧道左侧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徽派照壁,洁白的粉墙上“青弋江正源”五个大字直扑眼帘,左下方还画了一幅地图,十分醒目地标注了青弋江源头的位置。

从图上可以看出,位于黟县西北的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888米)之间的美溪河就是青弋江的正源。

于是,我们沿着隧道左边一条小路下到一条小溪,这应该就是青弋江起点了,但河道干涸,看不到一点水迹。我们又顺着河沟往上走,一直到灌木丛和荆棘深处,终于发现石缝里有泉水涓涓流出,在乱石间形成几个比脸盆还小点的水凼。令人惊奇的是,在水凼里竟然还有几只小虾,长不到2厘米,看来这里长年都会有水。

我们异常兴奋地在这条不到一米宽的小溪里拍照,想寻找到点历史的遗迹,但除了一块比搓衣板稍大的青石板上似乎有人为刻凿的痕迹外,一无所获,但我们的心里是满足的,因为我们终于寻到了青弋江的老家!

坐在河沟旁的石头上,我们久久不想离开。盯着那股清澈细小的水流,我想起了太平湖,想起了桃花潭,想起了泾县城旁的青弋江,顺着江流的足迹,想起了长江,一直想到了大海……。

奔腾不息的长江,辽阔无边的大海,不都是由青弋江这样无数的大江大河和更多的藏在深山的点滴溪水汇集而成的吗!地球正是有了这些河流,才有了灵气和生命,才有了我们人类!

这些涓涓细流不以自己的弱小而自卑,不论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一路高歌猛进,从不停下奔走的脚步。他们不但滋养了沿途的生灵,而且给了人们精神支柱和思想启迪。

离开青弋江源头,我们沿着青弋江流经的路线踏上返程。顺江而下,我们沿途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拍照。值得一提的是,离开美溪镇后,经过一个小村落,居然叫“黄河”,看了村头宣传栏上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当年李白去泾县桃花潭曾路过此处,并赋诗《寄远》一首。因诗中有“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句,所以小村得名黄河。只是令人有点费解的是,青弋江在李白眼中怎么成了黄河?除非当时是雨季,遇到山洪,河水变黄了。这样看来,当年青弋江水流应当非常丰沛,所以夏季一有山洪,水势堪比黄河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在黄河村不远处,我们发现河上有一座相当宏大的石拱桥,据当地人说,当年这里有一座水码头,桥头是一处规模不小的街市。我在桥头附近转了一下,见地上果然有不少青石板和颓废的墙基。遥想当年,李白也许就是从这里的码头乘船而下,去到桃花潭会汪伦的吧?

美溪河流到石台县后的一段被称为清溪河,再往下流入黄山区(原太平县)的一段又被称为舒溪河,并在周家坦村进入太平湖,太平湖以下直到流入长江都称为青弋江。

太平湖原名陈村水库,始建于1958年,中间曾一度停建,1968年复建,1970年建成,它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1979年7月邓小平曾乘船畅游陈村水库,得知水库淹没了原太平县城,遂提议改名为太平湖。

太平湖水库大坝下2公里之处便是桃花潭,这座因李白一首《赠汪伦》诗而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来此观光休闲寻幽觅古的游客络绎不绝。“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篇也随之广为流传。

李白一生曾三次来过泾县,流连山水之间,一路畅饮,一路歌吟,在青弋江畔留下十多首不朽诗篇,但只有这首《赠汪伦》因入选《唐诗三百首》而最为传诵。历代文人墨客追寻李白的足迹,在青弋江流域也纷纷留下了诸多诗词墨迹。因此,青弋江不仅仅是一条水流,它也是一条饱承载时代风雨的岁月长河,是一条饱含中华文明精华的历史长廊。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