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近现代人物传略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01 08:46

  【方启宪】(约1840—1880) 字西园,又作希原。少年家贫,虽时常食不果腹,然不废一日学业。后由族人资助,游学名师,教友四方。清咸丰庚申(1860)考取进士,以即用知县分配至陕西。同治元年(1862)出任大荔县知县,四年转任扶风县知县,九年调补长安。任职期间,清廉勤政闻名一方。同治二年、九年曾先后两次主考乡试,严拒地方显贵贿赂,秉直录取人才,深为士民所拥戴。不久,移署岐山县知县,授宁陕厅抚民同知,以督修堡塞有功,升任知府。继以督办城防有绩,晋为道员,留陕补用并加三品衔。光绪三年(1877),因父丧,回宣守孝三载。光绪六年赴陕,是年病逝于任上。地方士民无不为之惋惜,欲捐资择地为其立祠祀奉,家人秉其遗言“勿扰地方父老”,一再恳谢婉拒,方予作罢。
  【张法皋】(1830—1891) 字玉柯。少从母教,亲邻睦友。乐于助人,闻名乡里。勤奋好学,尊师重道。清咸丰壬子(1852)乡试中举。同治元年(1862)选天长县训导,因母丧守孝,未赴任。同治四年(1864)授婺源县教谕。时值兵燹,文风难振。法皋赴任不久,即重新整理著称于世的紫阳书院,一面劝召士子,一面亲授课业。虽时局不定,而从其游学门生却日益增多。其中较优秀者有江廷燮、余文蔚等。文蔚家境贫寒,衣食难全,法皋以为师之德,除常年供其衣食外,并资助其所需学费,勉慰文蔚与廷燮共读砌磋,互励上进。江生于光绪癸末(1883)考取进士,余文蔚于光绪庚寅(1890)入选翰林。次年,法皋病卒任上,时年六十有一。他为宦数十年,节衣缩食,资助门生,腹满文章,家无余财。卒后,由婺源门生献资,护送归葬宣城。
  【杜老么】(1861—1911) 祖籍湖北襄阳府(又说应山)。清同治年初,随父逃荒下江南,定住本县孙埠杜村。杜的伯父和叔父都是湖北民间花鼓戏艺人,老弟兄下江南开荒种田,岁终伏腊,农家稍闲,便邀集自家子侄和乡里子弟玩灯、唱戏,形成一方盛况。杜老么兄弟四人,三人唱戏,人称“杜门”。他排行最小,皖南人称“老么”,本名反而失传。“杜门”是灯会世家,“地摊子”的“头首”。杜老么生得“玲珑乖巧”,十几岁玩灯会就出了名。兄弟都唱花旦,唯老么唱腔流丽、柔和、优美,人们评说:“像水样的又流又软”,是皖南花鼓戏旦角唱腔的创始人。擅长演《醉酒》、《观画》等剧。他的堂嫂在丈夫外出后,儿子病死,痛急惊疯,哭笑无常。老么从亲身感受中,创造了《思儿望郎》中的哭声转笑、笑声转哭的“哭里笑、笑带哭”的哭腔和笑腔。他的堂嫂犯病时,只有听他的哭腔和笑腔,情绪才能安静下来。杜老么对皖南花鼓戏旦角表演艺术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将灯会歌舞中的某些步法、身段加以提炼加工,组成一套程式“十样锦”,成为旦角的基本功课。老么为皖南花鼓戏剧种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唱腔和表演,旦行艺人奉为正宗,门徒甚众,曾有“无杜难成班”之说。病卒时,年50岁。
  【吴国圻】(约1870—1919) 字甸候。祖居本县北乡花桥渡吴村(1971年划属芜湖县),出生于书宦门弟,清代末期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省立安庆师范学堂,毕业后从教数载,民国初期曾任本县劝学所长。
  自幼酷好旅游,倍加留意舆地,常潜心研读《禹贡》、《汉志》,后专力深研《禹贡》数载而不辍。他将由汉以来各家浩繁难读之注释,改为浅显简短之言,于民国7年(1918)撰成《禹贡真铨》一卷,并绘辅图表18幅,使读者有一目了然之便。全书25万字,对于全国九州山川形势、区域界划、历史沿革、物产品类、土脉肥瘠,水陆道路、贡赋恒规,巨细备举,条分缕析。为《禹贡》之导读,治地理者之津梁。被时人誉为舆地之绝学。书成不久,即病逝于故里。民国37年(1948)哲嗣承九(时任宣师教师)将其遗著重行刊印,家藏并馈赠亲友。宣人孙义亟作《吴公甸候“禹贡真铨”像》赞云:“仪容端肃,率性仁慈。宜兄宜弟,举世所知。处于亲友,久而敬之。勤求学术,苦读深思。专研禹贡,数载勿驰。真铨遗稿,永垂来兹。”
  【周浩】(1845—1919) 字瀚如。本县新田乡谢家山人,父早殁,家境清寒。母节衣缩食供其读塾十载,乡试取得秀才。青年时曾投军,因身矮未遂。后被人引入清军鲍超所部任文书,因随鲍部在江西作战有功,被清廷升为江西道台,并与李鸿章结为儿女亲家(李女嫁周子),炫荣一时,致招鲍超暗嫉。偶一日,二人相遇,鲍超借故抽刀刺杀周浩,周乘机落荒佯死,并将计就计举家隆办丧事,扬言被鲍误杀身亡,周遂隐名埋姓深居不出。不久,鲍超病卒,周子暗诉于李鸿章,李即斡旋于清廷,并获准免罪复职。周以年老谢辞,并请归于原籍谢家山。归里后,主持垦山兴林,创办农牧实业,民国8年(1919)4月病逝于舍,墓葬于后凉山。1966年“文革”初期“扫四旧”,周墓被掘,葬品散失无存。
  【张宗棠】(约1865—1920) 本县南湖乡陈村人,幼年读书,19岁进学中秀才。但爱好玩灯唱戏,善昆腔、高腔,并能吹笛度曲。因屡试不第,曾教过学馆,亦随父做过生意。有一年,他带一船山货经太平府(当涂)往南京,一路上“玩票打炮”卖了山货,又“玩到苏、杭二州”,结果一船货的本利玩得精光。25岁时,在当地登台“打炮”,被学官发现,挨了板子,革掉秀才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